第六章 為官者要善於自保(第4/12頁)

是年李泰國十六歲,就因為家貧,不得不淪為外交童工。

二十二歲那年,李泰國出任英國駐上海副領事。就在這個位置上,他開始插手江海關的稅務工作,並在法國和美國雙雙退出之後,大權獨攬,大刀闊斧,完全用了西式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對海關大力整頓。他建章立制,廢除了中國式的稅額包幹等怪異的管理方式,並對腐敗的海關官員和從事走私的外國商船進行嚴厲打擊。他讓中國的海關成了一個奇跡,當然,他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帝國主義侵華的急先鋒,這事兒跑不掉。

但是李泰國現在並不在上海,因為另一個英國人羅伯特·赫德向恭親王建議,中國應該購買十幾艘兵艦,組成一支中國海軍,這樣中國就崛起了,再也不怕帝國主義列強了。

恭親王聽了,怦然心動,就問這得花多少錢。

赫德說:不多不多,大概不會超過一百五十萬兩白銀。

一百五十萬兩……恭親王頓時牙痛似的呻吟起來:不行不行,這個議案拿到朝廷上去,那幫糟老頭子會把本王吃掉的。

赫德:這樣子啊,那一百二十萬兩如何?

恭親王搖頭。

赫德:一百萬兩如何?

恭親王:……喂,你個洋鬼子,這會兒工夫就從一百五十萬降到一百萬了,你到底有個譜兒沒有?

赫德:王爺啊,一分錢一分貨,這你聽說過沒有?

恭親王:這樣好了,八十萬兩白銀,你答應就答應,不答應拉倒!

赫德:王爺,你弄差了,這銀子不是我要,我只是提個建議。

恭親王:隨你,反正你們洋鬼子沒好貨。

於是,恭親王把八十萬兩銀子采購一支海軍的計劃,拿到了朝廷之上,交給眾官討論。原本以為眾官會反對,萬不承想,與會的官員全都舉手通過。蓋因大家都已經領教過英法聯軍火炮之犀利,而且太平軍時不時作勢要直搗直隸,所以無論是多麽迂腐保守的官員,在這個問題上也投了贊同票。

全票通過,那就是集體負責了。恭親王心花怒放,把這個任務委托給了上海江海關的總稅務司李泰國。於是李泰國腰揣八十萬,乘船奔歐洲,回國大采購去了。所以目前的上海江海關,暫時就由赫德來代理。

這麽一說就明白了,江海關的情況有點兒復雜,於是李鴻章心生妙計,要拿這個復雜情況,搞死吳煦和楊坊。

做官要用自己人

李鴻章把吳煦、楊坊叫了來,召開了一次小型的工作會議。

會議開始,李鴻章先把朝廷的上諭拿給兩人看。吳煦和楊坊看了,頓時面如死灰。

於是李鴻章說: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朝廷呢,對咱們上海的反腐工作,那是非常不滿意。還有許多朝官上奏彈劾你們兩個,這個情況我不說,你們兩個也知道吧?

李鴻章還真沒瞎說,殷兆庸是京官,前些日子回上海,正趕上李秀成大舉進犯,這讓殷大人非常生氣,回去之後就上疏,彈劾吳煦、楊坊兩人橫行不法,賄賂公行,殘民以逞,荼毒百姓。讓倒黴的吳煦和楊坊雪上加霜。

但是李鴻章沒說,殷兆庸這廝有個怪毛病,逮誰彈劾誰。以前上海是由吳煦、楊坊負責,殷兆庸就彈劾他們兩個。現在上海由李鴻章負責了,過不多久,他還要彈劾李鴻章,讓李鴻章氣急敗壞,跳腳大罵。這是後話,撂下不提。

李鴻章又說:幸虧本官念及你們治理滬上不易,再三上奏替你們說情,但雷霆之怒,終難避免,希望你們不要怪罪本官才是。

吳煦和楊坊黑青著兩張臉,一聲不吭。因為他們知道,李鴻章這一句也是大實話,他確實沒有彈劾他們兩個,而且還不停地替他們評功擺好。可問題是……

可問題是李鴻章一口咬定滬上吏治不善,貪賄風行。這跟拿刀殺了他們兩個,又有什麽區別?

一句批評也沒有,就把你搞死了。世上居然還有這種坑人的手法,這真讓吳煦和楊坊欲哭無淚。

所以官場之上,最可怕的修理對手的手段,不是批評你,而是表揚你。這個表揚的技巧又分兩種:一種是像李鴻章這樣,表揚的全都是虛的,錯誤卻全都是實的,越表揚,你的錯誤越是明顯,越是突出,越是非得嚴厲懲治不可。這是坑人的第一種表揚手法。另外一種更陰狠,李鴻章很快就會在吳煦和楊坊身上實驗一下具體效果,所以暫時先撂下不提。

李鴻章這麽下狠手,歸根到底,就是因為他剛剛來上海的時候,吳煦和楊坊給他報假賬。這個假賬讓李鴻章陷入到絕境之中,如果不是朝廷很快任命他為署理江蘇巡撫,而是再等等,看李鴻章表現如何再做決定,那李鴻章就徹底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