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為官者要善於自保(第3/12頁)

等進了洞房,郭嵩燾掀開新娘子的紅蓋頭的時候,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

郭嵩燾放下蓋頭,回頭去寫日記:豈吾命應然耶?

意思是說,我怎麽這麽倒黴,啊?怎麽這麽倒黴?挖地三尺都找不出來的醜女,我老郭卻是一碰一個準兒,啊,怎麽會這樣啊?

醜點兒也沒關系,只要能有一顆美麗的心。但是錢鼎銘的妹妹,不能說心靈不美吧,總之是偏離了正常人的行列。這妹子脾氣極其暴躁,好像全世界都虧欠了她一樣,終日裏摔摔砸砸,眉目皆豎,猶如瘋癲。總之是控制不住自己,只要見到郭嵩燾,就破口大罵,穢惡萬狀。

郭嵩燾仰天長嘆,曰:一切舉動,似非純良。

意思是說:這女人,不是個好東西。

郭嵩燾又說:為馮景老所誤。

意思是說:馮桂芬,你坑了老子,這事老子跟你沒完!

然則,錢妹妹為何要鬧得這麽兇呢?

原來,這裏還有內情。郭嵩燾的亡妻姓陳,膽子比較小,在世的時候,郭嵩燾就納了一個小妾,姓鄒。據稱鄒氏人品非常好,郭嵩燾對她極是敬重。雖然娶了錢妹妹做正妻,但對於鄒氏的態度,並沒有變化,甚至希望鄒氏能和錢妹妹平起平坐,皆大歡喜。

但是錢妹妹是熏染了西洋風俗的上海女子,個性極強,豈能容忍這種事?當即翻了臉皮大鬧起來。推究這件事,郭嵩燾本人要負主要責任,但他自己不自省,別人也就沒辦法了。

看郭嵩燾鬧得太不像話,安慶的曾國藩不得不站出來,發表了義正詞嚴的講話:婦始入門,其老妾命服相見,為婦堂下坐,而妾居上,此豈知禮者所為乎?

曾國藩明確表態支持錢家妹子,認為郭嵩燾搞得太亂了。這是因為郭嵩燾跳槽到了李鴻章處,曾國藩很上火,所以抨擊之。

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曾夫子稀裏糊塗地對郭嵩燾的家事亂評一通,而李鴻章卻雞賊得很,硬是一聲不吭。

李鴻章正忙著修理吳煦、楊坊那兩個老冤家。

帝國主義侵華急先鋒

郭嵩燾來滬,標志著吳煦、楊坊時代的落幕。

早在幾個月前,李鴻章就上奏朝廷,點名要求了一大堆候補官員,目的就是為了踢開吳煦和楊坊,另行組建上海的行政領導班子。

此時各路人馬已經紛紛到齊,李鴻章感激不盡,並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摩拳擦掌最積極的人,就是安徽候補知縣王大經。他打仗不成,但負責弄錢的本事還是有的,就由他來負責吳煦、楊坊這兩人手中的厘捐。

上海的財政收入,一共分兩塊,一塊稱厘捐,也就是市民走路過橋進城門,都要繳一筆買路費。這個費用如果黑社會來收,就叫保護費;如果地方官來收,就叫厘捐。第二塊收入就是江海關的關稅。由於太平軍占領了南京,這一塊一度陷入崩潰之中,後來是英法美三國看不過去了,就出來搭人手幫場子,這一幫可就麻煩了,落得個帝國主義粗暴幹涉中國內政的罪名。美國和法國因為壓力太大,幹脆退出了,這一塊結果就落入一個叫李泰國的奇人之手。

說起這個李泰國,他的命運真的好悲苦。話說早年間,英國聖公會有個傳教士,叫李太郭矢志要把上帝的聖光傳至中國人的心中,遂不遠萬裏,甘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馬前卒,來到中國不辭勞苦地傳教。正傳之際,忽然鴉片戰爭爆發了,中英雙方經過交火之後,就進入了下一個流程:談判。

要談判,就需要雙方都能夠聽懂對方的話,這就意味著英國人急切地需要翻譯。可這手忙腳亂的情形下,上哪兒弄翻譯去呢?

於是傳教士李太郭被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聘為了翻譯和顧問。這時候李太郭才發現,政界遠比宗教界更好混,也更容易大獲成功,從此退出宗教界,成了英國駐廣東領事館的首任領事,然後又轉任廈門領事。正開心之際,不想人有旦夕禍福,有一日李太郭睡下,就再也沒爬起來,死翹翹了,拋下了孤零零的李夫人,以及六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這下子李夫人可頭大了,可憐她一個女人家,又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人生地不熟,怎麽可能養活六個孩子呢?

於是李夫人心生妙計,就寫了封信,把十五歲的大兒子和十三歲的二兒子李泰國送回英國,交給一個叫郭士立的傳教士來養育。

但是這郭士立憑什麽要養別人的孩子呢?於是他就又把倆孩子送到船上,給李夫人送回中國。

等倆孩子下了船,李夫人把他們倆腦殼向後一扭,又給郭士立送回去了。

雙方如此送來送去,終於有人看不下去了,就有一個英國駐華使團說:算了,孩子,你別跟這些怪人較勁兒了。這樣好了,你就給我們做雇員吧,等我們到了中國,你替我們當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