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龜茲學院叢林(第2/5頁)

這十年來,哪怕是在戰爭最激烈的時期,這些工作也沒有斷過——也幸好,絲路的開通為天策政權帶來了源源不絕的財力,在與契丹石晉的戰爭中,讓鄭渭困擾的很多時候是糧食,而不是錢,而學術研究更需要的是錢,而不是糧食。當然由於道路太過遙遠,產自西域與河西西部的糧食也很難東輸,所以這些財富都匯聚於龜茲,造就了這個時代最為美麗、最為和平也最為繁榮昌盛的綠洲。

中亞的學者們,既然得到了張邁這位“天可汗”的支持,拿著指明了各科發展方向的十幾種《實學》綱要,又擁有這樣一個學術環境,經過十年的積蘊萌發,如今已經生機勃勃。龜茲正院擁有十幾位包括華夏、波斯、天方、印度、河西、吐蕃等族的大宗匠十余人,中生代學者數十人,以及各族青年學生三百余人,對西域來說,這是一個空前未有的學術繁榮時代,一個勢將集大成的時代,一個正在不斷突破固有學術藩籬的時代,這樣的一個時代,在宗匠們的眼中,即便是古代傳說中之樓蘭亦不能相比。

和中亞相比,張邁發現自己在中原推行《實學》困難重重,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或許是從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就有這種傾向——中原的士子們總是習慣性地用論孟五經來解釋他們所學到的所有學問,這一方面保證了所有學術得到一種似是而非的統一,但同時也實際上壓制了各家各派的發展,山東、河北幾乎所有的宗師,在張邁將一十九種《實學》頒布天下之後,第一反應無不是試圖將實學拉入到儒門的範疇之內。那些與倫理學有關的學科常常得到重視,而倫理學以外的學科,則總是習慣性地被無視了。盡管這些山東的宗師們無不是聰明智慧之士,但秦漢以來八九百年所鑄成強大慣性,卻不是任何個人靠自己的力量所能輕易擺脫其籠罩的。

但在西域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西域的子弟進入這兩個機構學習,一開始或者都只是圖個前程,但由於沒有受到末儒泛倫理學化的汙染,反而保留了各個學科的純粹性。而這十年中來自河西、秦西的漢家子弟進入龜茲以後,也都融入了這種氛圍。

現在的龜茲,不但擁有阿基米德—墨子格物學院,以地黃閣為前身的葛洪化學院,到龜茲後還新設立了阿無羅漢—瑣羅亞斯德神學院,玄奘佛學院和規模最小卻位於核心的蘇格拉底—老聃哲學院,至於以研究生物、醫學為主的岐黃醫學院和以研究地理地質為主的禹貢地理學院,正院反而設在涼州,岐黃醫學院在龜茲這邊也有一個分院。

眾多學院以哲學院為中心圍成一圈,在外圍則是包括佛教、道教、景教、天方教、一賜樂業教、拜火教、婆羅門教和明教等的教堂與寺廟——眾多學院是張邁親手作的規劃,而各教依附學院叢林而建,則是各教自己的選擇,因為龜茲學院叢林已經形成的自由活潑的學術氛圍,對各教都有強大的吸引力,許多宗教大師都將這裏視為最接近天堂的所在,因此自然而然地就在其外圈形成寺廟群。

這些年龜茲學院叢林能夠得到這樣迅猛的發展,不僅得益於是張邁的支持與指引,各個宗教也各自自發地投入了難以估量的財力、物力與人力,而龜茲這些年的政治穩定與社會穩定,也與各大宗教心照不宣的努力有關。

……

在龜茲學院叢林形成以後,張邁這還是第一次蒞臨,各大學院和各大寺廟教堂的宗匠學者們聞訊紛紛帶著各自的弟子趕來迎接,張邁在進入龜茲學院叢林時就已經下了馬,步行以示尊重。

學院叢林的布局,岐黃醫學院分院在東,阿基米德—墨子格物學院在西,地黃閣葛洪化學院在南,阿無羅漢—瑣羅亞斯德神學院與玄奘佛學院在北,蘇格拉底—老聃哲學院在中央。整個學院叢林沒有圍墻,也沒有大門,北依天山,東臨沙漠,張邁當初目光遠大,一開始就劃下了偌大一片地域,未來逐步擴展的話,足以保證上萬學子在此求學。目前正式入學的學生雖然只有三百多人,但加上學院外圍的宗教教徒以及依附於學院的各種服務者,人數也超過了三千。

中原經過百年戰亂,文華淪喪已久,萬萬沒想到在遙遠的西域竟然還有這樣規模宏大的學院叢林,一時之間兩百多學子在驚嘆之余,亦不禁心向往之。

張邁一手牽著兒子,一手牽著女兒,身後是以王溥為首的兩百漢家青年學子,在與各學院各宗教的宗師見禮之後,便由各宗師帶領前往參觀。他從東面進入,首先見到的便是岐黃醫學院,學院的大門設立了兩尊雕像,一尊是黃帝,一尊是岐伯,兩尊雕像作討論狀——這“岐黃之會”正是傳說裏中醫起源的一次請教式會談,根據這次會談內容整理出來的《黃帝內經》,就是華夏醫學的理論根基。而黃帝又是華夏之祖,中原學子望見了趕緊行禮參拜,再不敢抱有中原士人降臨番邦時的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