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大輪台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初冬的輪台,氣溫已經降低到冰點以下。雪花飄飄中,溫一壺熱酒,看著龜茲舞女載歌載舞,倒也是一番享受。

王溥享受著眼前這一切,都有些懷疑這裏真的是自己以前印象中那個邊塞苦寒的西域麽?

從燕京出發時,張邁讓兩個貼身文秘選擇去留——他要帶一個去西域,留一個給郭汾處理相關文件,結果追隨較久、在河北根基已漸漸紮下的李昉選擇留下了,而王溥作為初歸附者還需要博取功勛,所以帶著很強烈的冒險意願決定來西域——在中原讀書人的印象中,要萬裏迢迢趕到西域,是得冒一定生命危險的。

經過鄴都、鄭州和涼州三地時,張邁總是會停留一段時間舉行一次考試,考試的對象是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考試的內容是能背誦一經,或者通讀諸史,或者能通曉一十九種《實學》中的一門以上,考慮到當前士林的文化現狀,經史兩類的名額各占了六分之一,《實學》類占了三分之二,要從中遴選出年齡在二十五歲以下、識文斷字、腦袋靈活、身體強健的年輕人,他要帶去西域歷練一番。

盡管都知道去西域艱險辛苦,但沖著張邁的名頭,抱著從龍西行將來有機會接近至尊的意願,三地還是都來了上千人,山東的讀書人從來只讀經史,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人人知道張邁喜歡懂《實學》的人,這些讀書人中文化程度與智商都較高者,下一下苦功夫通曉一門實學並非難事。

鄴都輻射河北、山東,選拔出來的學子文化程度最高,涼州輻射河西、關中,選拔出來的學子最為勇武,鄭州輻射河東、河南,情況介乎兩者之間——果然倒是應了那句老話: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這三次考試都是提前了兩個月就宣揚出去,最後選出了三百人,平均年齡不到二十,最小的才十五歲,三百學子編成一營,都有曾經萬裏征戰的老兵帶隊,最後王溥任總營督,路上行走,全部按照行軍來,這一路吃的苦頭可就大了!

更何況從鄴都的遴選考試開始,一直走到敦煌,張邁就沒在學子營露過面,這讓許多一心從龍的學子都感到失望。

鄴都的那一百學子走到涼州就病倒了三成,張邁在涼州呆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正好養病,等到重新出發,卻有十幾個人請求退出了。張邁也不勉強,發放了盤纏,就地遣返。

如此一路走,一路不停有人掉隊,等到了敦煌,關東學子就只剩下一半,倒是關西學子,一個都沒掉隊——西北本就是尚武之地,更別說這十年來,河西在天策的教育制度下更是文武兼修,凡是敢到涼州應試的人就沒一個缺乏膽魄的,而對這些人來說,從涼州走到沙州,其實只是一程路途長一點的旅行罷了。

敦煌再往西北,就再沒人掉隊了。學子營的人翻過天山,到達輪台以後,張邁終於來到學子營,王溥清點人數,只剩下兩百三十四人。

但這時候這兩百多人已經不是當初出發時的那些彬彬學子了,一路的風霜雪雨,將所有人的臉都變得黝黑結實,再加上一身的軍裝,若不解釋,沿途的牧民肯定看不出這幫人是文士出身。

張邁到這時才露面,對著兩百多個灰頭土臉的年輕學子笑道:“從鄴都到這裏,一路都沒戰事,只是走路罷了。連路都走不過來的人,還想為官做宰?我看還是回家給他們爹娘疼去吧。”

滿營士子一聽不禁失笑,笑聲中一路上的怨氣一掃而空!

元帥的話雖然是笑話,卻暗藏哲理,而更重要的是這句話中明顯就透露了一句潛台詞:那些受不了回去的都是被淘汰者,而他們現在能站在這裏,就是優勝方!更有人隱隱想到,從鄴都到這裏的萬裏之行,分明就是另外一場考試!

更別說他們這一路走來,無論見識、心志還是胸襟都更上一層樓,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行萬裏路和讀萬卷書從來都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張邁等所有人笑停了,才又道:“待會我們就進輪台城,進城儀式結束後,你們就分頭行動,或三人,或五人,去西域各地調查你們想要調查的東西,學習你們想學習的學問,具體我都不管,總之隨你們的愛好行事,這個調查與學習可以是幾個月,也可以是幾年,你們調查學習完後,將見聞與心得形成一篇策論,這篇策論直接提交給我,我會依此來論你們的出身。每一個士子,我都會委派一個軍士做貼身保護,如果有特別危險而有價值的行動,你們可以向輪台駐軍要求派遣軍隊協助。好了,沐浴,換衣服!隨我進城!”

兩百多人就在城外沐浴,走了這麽長一段路,所有人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慣了,開水自己燒,燒完之後妥為梳洗,這時馬小春讓人送來了袍服,那是涼州的裁縫行為他們量身定做的棉衣,清一色的寬袍緩袖,乃是從曲阜求來的聖門樣式,最正統的儒門袍服,分為禮樂書數射禦六種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