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被遺忘的人種替代

郭洛回想起了當晚方丈中的情景,燭光之下,法如老和尚臉上有一種像當初郭師道述說怛羅斯分裂時的懺悔之色。

“那已經是七代人以前的事情了……當時,回紇、吐蕃勢大難當,四鎮孤立無援,而東歸之路也已被切斷,龜茲、焉耆、於闐先後陷落,疏勒亦已不保,我們三千余人退到疏勒附近的一個山谷之中,可那也不是一個可以長久居住的地方。”法如告訴郭洛道:“而且在山下,在疏勒的河谷、綠洲上,還有一萬多淪陷於敵人掌控之下的唐民。”

當時的國際局勢與眼下不同,對疏勒威脅最大的還不是回紇,而是吐蕃。吐蕃人在發現唐軍遺部蹤跡之後,派人入山談判。

“談判?”聽到這裏楊易心想那多半沒好事。

以楊易的性格來說,那的確不是一件好事,不過對困厄中的大唐遺部來說,那卻是一個誘惑——吐蕃人承諾,只要唐軍放下武器,就會放過所有唐軍軍民的性命。

楊易聽到這裏心裏很不舒服,和他一樣,當年郭、楊、鄭、安等首領都強烈反對投降,因為他們不願意做奴隸!驕傲的大唐將士,寧可選擇死,也不願意將自己的生命與前途交付在異族手中!

當時的大都護軍帳會議經過商量後決定冒險西遷——因為其時從疏勒到訛跡罕到河中地區局勢都頗為混亂,唐軍雖然勢單力薄,但在那樣的亂局中仍有生存的可能。

可是卻有一部分人在吐蕃人的招降書前面低下了頭。

“就是魯家的人,對麽?”

郭洛聽到法如講述這段歷史的時候,選擇了沉默,因為不想讓法如難堪,而楊易卻直接問了出來——雖然是對著郭洛,但假如當初去疏勒者是楊易的話,他還是很可能會直接問出來。

“是的,為首的就是魯家。”

魯家的先人認為,吐蕃與大唐之間有激烈的爭鬥,可也有聯姻的歷史,尤其是疏勒唐民大多信仰佛教,而吐蕃當時也已逐步接受了佛教信仰,這樣一來,雙方就有了互信的基礎。

如果從“保全性命”這一條說將開去的話,魯家的人博對了,吐蕃人確實沒有對答應留下來的唐民進行滅絕性的屠殺,只是沒收了所有唐民的武器,且禁止他們習武,然而事實還不止如此!

法如老和尚已經年逾六十,佛門高僧,可是提起那段歷史,臉上也忍不住出現了憤慨悔恨之色!

當時留在疏勒的一萬多唐民,被吐蕃人分成十八批,全部驅趕到疏勒城外的河谷耕田。每一批約數百人,吐蕃人設一個寺廟作為管理結構,由吐蕃僧人進行掌管,而魯家等主要將領,也都被勒令出家為僧。

疏勒的唐民,本來無論是軍還是民,都得進行軍事訓練——有一些農夫本身是士兵進行季節性的屯田,就算是本職是農民的也得負擔起一定的軍事任務——也可以說疏勒的農民也是一批民兵。

可是如今,失去了武器與其它發展方向的唐民,只得老老實實地疏勒的大小河谷、大小綠洲中種田。

漢人是一個奇特的民族:你給他武器與訓練,他就能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戰士之一;你給他機會經商,他就能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商人之一;你給他機會求學,那麽他將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學者之一;你給他工具,他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工匠之一;如果你給他一塊田地讓他種田,他就能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農夫——沒有之一!

在他們的努力下,疏勒周邊的農田很快就欣欣向榮起來,可是吐蕃統治者並未以善意回報唐民的這種勤勞。

所有的唐民都被迫附屬於一個寺廟,他們的勞動力由吐蕃僧人隨意支配,他們的人身甚至可以用於買賣、抵押,乃至賭博!寺廟的主持,有權力對附屬唐民施加任何刑罰,甚至生死、婚嫁的權力,也都掌握在吐蕃人手中!

“法如大師告訴我,那個時候,吐蕃人對我唐民是要殺就殺,要打就打,唐民生下了兒子,無法保全其性命,生下了女兒,無法保全其貞操……”

楊易等聽得雙眉豎起,目眥欲裂,忽然之間,慕容春華道:“以前我們總覺得新碎葉城的生活很苦,但現在想想,我們卻比當初留在疏勒的唐民好多了——至少我們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啊。”

諸將感嘆了一番後,楊易又問:“後來呢?”

“後來,疏勒的唐民終於迎來了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吐蕃人的勢力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逐漸侵入的回紇人。

法如大師對郭洛道:“當時回紇人在攻入疏勒之前,曾派了人來與我們密談,相約在他們攻入回紇的時候,要我們起來響應。回紇人答應,如果疏勒被回紇占領,他們會將唐民從吐蕃人的魔掌之下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