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東洲與美國(第2/3頁)

為此皇帝責成政事堂、兩院和天廟巡行祭祀會針對天廟制定了更嚴苛的管控措施,雖然重點是整理天廟,防止天廟幹涉政務,但關鍵手段之一正是管住天廟的錢袋子。近十年來,各地天廟紛紛建立起財務核算制,並且公開收支。

有諸多固定收入,天廟對香火供奉就不怎麽在意了,類似聖宗、仁宗、隱宗這些天廟,為了強調自己是為求索大道而遁世的原則,還往往禁止金錢供奉,跟那些只求香火旺盛的佛寺道觀形成鮮明對比。

要求富貴,天廟絕不是好行當,但天廟祭祀和學徒的生活也說不上清苦,至少衣食是無憂的,如此才能容眾多不願從政經商,乃至投身“顯學”的志士們安享紅塵之外的生活。

天廟規模不等,小的可能就只有三五個學徒,一兩個祭祀,十來個雜役,經辦一處公墓,或者一座蒙學、一座殘障院、救濟院、養老院。一般的則是十來個學徒,數十個雜役,三到五名祭祀,以及一位祭祀執事。大的則可能有上百學徒,數百雜役,十多乃至數十名祭祀,以及一位總祭。

雜役多是義工,不少甚至是身負輕罪的囚徒,一邊幹活一邊正心,學徒也是兼職性質。祭祀終日著麻衣,不佩金銀,總祭的月俸也不超過二十兩,一般祭祀不超過十兩,天廟收支更要月月公開,以備教民以及官府核查。

狄德羅聽到的動靜,應該就是這座天廟的師徒倆在為月底的賬目公開忙碌。

“四月虧空三十多兩呢,願意來咱們聖宗幹活的義工越來越少了,咱們聖宗老是找巡行祭祀會要補貼,要被別宗祭祀們笑的。”

學徒算完賬目,抱怨起來。

“師傅,文部的楊主事,還有東院的候院事不都在咱們這裏結根麽?是不是跟他們說說,要他們幫幫忙,給咱們加一些輕罪勞役?”

學徒腦子很靈,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

老者卻斥責道:“這是涉政!今日你想著靠官府的人脈關系解決小問題,明日就能想著靠關系謀大富貴!長此以往,天廟也要變成名利場!”

學徒哦了一聲,卻還不甘地道:“咱們能謹守這條線,不等於別人就能守得住,龍須街上的天廟富得流油,書樓都建第二座了,他們真的沒有越界?”

老者道:“有沒有越界,自有巡行祭祀會和官府監察,還有都察院時時盯著。再說了,不管是法還是禮,我們只求問心無愧,怎能以他人之為作準繩呢?”

學徒繼續辯道:“一顆耗子屎會壞掉一鍋湯,祭祀會和官府的監察隔著好幾層,咱們天廟真心要涉政,往往就是一句話的事。天道都言,制不實,行不正……”

老者嗯了一聲,語氣再無斥責,而是轉作教誨,顯然師徒倆又進入到了教學模式,“天廟不涉政這一條,法只管大處,不管小處。小處就得靠禮,你剛才所言之事,就是小處。我是以禮禁你,而不是以法禁你。”

“什麽是禮?不是舊世的綱常禮法,而是人之常德。就像殿堂中在公祭,你卻在一邊奏喜樂,這事國法管不到,但大家都要唾棄你。”

“天廟不涉政,是天廟立身存世的根本,我們孔孟子弟,還有諸多隱士,以及行善之人,之所以能立廟奉香火,就在於我們將自己置身於紅塵之外,眼中無貴賤無利害,眼中人人如一,如此人人之間的紛爭,都與我們無關。我們只是安撫殘缺的身心,救濟事後的苦難。若是不守這一條,我們就不再是天廟之人。”

“所有天廟中人,都視此律為常德,違此常德,即便只是塵埃小事,我們都會失了根基……”

老者回憶起往事,話語唏噓:“當年劉綸和諸多祭祀們挺身而出,為北人發聲,引發天廟信民遊街鼓噪,乃至沖擊官府,這是國法所管之事。劉總祭他們自知違法,慷慨入獄,毫無怨言。而大事之下,這些小事,就要靠我們自己日日警惕,謹守常德。”

學徒再嘀咕道:“人終究是要言利的,咱們天廟中人,不也還是人麽?光講德,講禮,這可難保證守得住……”

老者再道:“武人難道在戰場上也要言利?咱們天廟,就如人心征伐的武人啊,先要將自己立於死地。至於守不守得住,真有求利之心,自有坦途,又何必入天廟來求呢?”

學徒沉默了,而旁邊聽著的狄德羅確信,學徒是覺悟了,就如他自己一樣。由此想得更深,賽裏斯的禮原本是跟法在一起的,現在卻分開了,各有各的根基,卻又融為一體,一起護著賽裏斯這個國家的人心。

“法蘭西,誰能拯救你?”

再想到祖國的人心已經亂成一鍋粥,狄德羅的哀傷越來越深,不覺愴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