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七十年後的一封信(第2/3頁)

“要做到高度的統一性,就不止是現代軍事訓練體制能完成的任務,因為騎兵不止有人,還得有馬。基於現代騎兵的使命,對馬的要求比對人的要求還嚴苛得多。可以說,沒有現代戰馬,就沒有現代騎兵。”

“靠古代戰馬養育體系顯然不能培養出現代戰馬,即便數量能滿足需求,可戰馬類別卻不符合要求。請注意,現代騎兵是將古代各種類別騎兵的職責融合在了一起,因此就要求戰馬在力量、耐力和操控以及養育成本等各項指標上都達到一個相對均衡的水準。而這正是古代戰馬所不具備的,它們大多都在某些指標上非常突出,某些指標卻又很大缺陷。少數全面而均衡的戰馬,卻又難以大規模養育。”

“因此,尋找和培育混血戰馬就成為現代騎兵的基礎,俄羅斯人在頓河馬上的嘗試就是一個例子,一種適合大規模養育,各方面能力相對均衡的戰馬,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訓練和使用成本,從而確保騎兵在數量和組織程度上達到現代水平。”

“李將軍說,賽裏斯帝國從1741年西域戰爭後,就開始著手基於汗血寶馬的培育,到現在賽裏斯騎兵能馳騁歐亞,就是從那時開始打下的基礎。”

“但李將軍的深入解說將此事從軍事層面提升到了社會層面,他認為,現代戰馬養育體系不僅僅是育種和牧養技術的變革,而是步入到現代社會的整個國家體系在支撐。這就意味著,一個還處於舊時代的國家,即便獲得了現代戰馬育種和牧羊技術,以及現代騎兵的訓練體系,也不可能支撐起現代騎兵。”

“他舉了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他所統領的騎兵九十師,也稱禁衛驍騎師,所用的汗血寶馬不僅來自西域和中亞,還來自東亞的漠北草原,甚至南洲也是一個重要的放牧地。在如此遼闊的牧養地域裏,戰馬的主要食料都是統一的,這使得戰馬只需要經過短時間的氣候適應,就可以在不同環境下作戰。”

“經過嚴格育種,保證產品盡量一致的苜蓿、燕麥等海量農產品背後,是有大規模商業資本支持的農業,加工儲存和運輸等環節又需要現代工業體系保障,能確保戰馬獲得充分補給,這更是現代國家才具備的能力。”

“在舊時代,將一種戰馬轉移到新的作戰區域,不僅需要適應不同的環境,還需要適應不同的食料,死亡率是非常驚人的,後者的影響更為致命。而現代戰馬在育種上提升了環境的適應能力,食料則需要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進行保障。”

“李將軍再舉了步兵的例子,隨便一個人拿上一杆來復槍就能變成現代步兵嗎?顯然不是,只是將現代步兵理解為依照教典,用棍棒操練出來的流水線產品,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李將軍就認為,現代國家在很多細節上作了保障,這才有了現代步兵。比如說統一的制服,統一的裝備,甚至統一的食物,只有通過各種高度統一的物質條件,訓練教典才有具現出效能的作用,從而將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性格的人打磨為戰爭機器上的一顆小螺絲。而這些物質條件,並非舊時代國家所能提供的。”

“李將軍開了一個小玩笑,說如果一個連隊裏,三分之一的士兵光腳,三分之一的士兵穿草鞋,三分之一穿皮靴,要確保在每分鐘八十步的緩行軍速度下,連隊陣型依舊完整,官兵克服障礙所具備的素質,所消耗的勇氣,已經足以讓他們獲得一場英雄般的勝利。”

“到此我總算明白了在西域戰爭前後,賽裏斯騎兵為什麽呈現出復古趨向的原因。騎兵在西域和中亞戰場扮演著關鍵角色,賽裏斯必須大力發展騎兵,但是戰馬以及各方面條件都還不具備,因此賽裏斯騎兵只能先走一段老路,這也使得賽裏斯騎兵的面貌在那個時代繁雜多變,似乎全世界每一類騎兵都能在賽裏斯騎兵身上找到影子。”

“李將軍非常贊同我的觀點,他特別說起了一件戰史上從未澄清過的事情,那就是1741年西域戰爭裏,俄羅斯的準噶爾軍團,也就是哥薩克騎兵,為何在禁衛驍騎師面前不戰而逃。”

“1741年賽裏斯在西域輪台附近打敗了準噶爾和俄羅斯的聯軍,這一戰奠定了賽裏斯對西域的統治,準噶爾汗國也為之瓦解。歐洲軍事家們對這一場會戰非常關注,出版了不少著作,但在這件事情上的說法卻紛紜不一。有的人認為是葉夫秋欣臨時下達了撤退命令,導致戰術素養不高的哥薩克騎兵緊急變陣,這才陷入崩潰。也有的人認為是前線指揮官穆拉維約夫個人畏怯逃離,使得哥薩克軍心潰散。”

“我之前也關注過這場參戰兵力總計十四萬之巨,但戰鬥僅僅只持續了四個小時不到,一方就全線崩潰的會戰。時代的差異在這場會戰中顯露無遺,賽裏斯一方傷亡不過千人,其中陣亡162人,而準噶爾和哥薩克人卻死亡七千多人,被俘超過四萬,其中俄羅斯的四個哥薩克騎兵團死傷過半,被俘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