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追問節操

阿瓦在緬甸北部,東籲王朝敗亡後新起的緬族貢榜王朝緬甸故都曼德勒的南面,是多個緬甸王朝的統治中心。東籲王朝也將這裏設為都城,並且有親王級別的宗室鎮守,還有三四萬精兵駐守。

緬王達寧格內之所以沒在阿瓦,這是阿瓦城的悲催傳統。阿瓦城其實是東籲王朝壓制撣族、克欽族等北方民族的防禦前線,本質上跟華夏的北京很相似。可這本質沒有物質條件保障,一旦形勢大變,阿瓦就是第一個遭侵攻的對象,而且基本抵抗不了多久。不管是大明萬歷年間征緬甸,還是吳三桂壓迫緬甸引渡永歷帝,大軍都順順當當攻到了阿瓦城下,給緬甸王朝以莫大壓力,因此非有必要,緬王基本都不在阿瓦城,而是在南面老巢東籲。

緬甸的軍事技術一窮二白,除了戰象,靠著跟歐羅巴殖民者接觸很早的傳統,燧發槍應用非常廣泛,來源也復雜多樣,但步兵戰術水平卻異常低下。在李肆前世,乾隆時代的清緬戰爭裏,清軍主帥,“名將”傅恒就曾說過,緬軍是三流謀略,二流戰力,一流武備。清軍最終灰溜溜敗退回國,就是敗在這麽一支“三二一”的軍隊下。

除開步兵戰術水平,緬甸人對火炮和城防要塞技術也很陌生,當然,修佛塔的技術那是一流,這也是東南亞各國的絕招。沙廉對岸的大光,也就是日後的仰光,還只是小漁村,卻立著一座金光燦燦的瑞大光寶塔。

因此當方堂恒領著撣族、克欽族以及雲南土司兵這麽一支民族各異的浩蕩大軍來到阿瓦城下時,看到城池四周多出了一道土築防線,類似棱堡樣式,他頓時明白,阿瓦城中肯定有歐羅巴人,就不知道是哪國部隊,也不知道是公司雇傭軍,還是自由雇傭軍。

“布局非常標準,是法國人的技術,但那麽多拒馬支木架在外面,又是緬軍的傳統。職下判斷,如果是公司雇傭軍,數量會很少,是自由雇傭軍的可能性很大。”

方堂恒找來鷹揚軍的土木監官員,一番評測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年李肆帶著英華賭國運,悍然幹掉呂宋的西班牙人,有了太多收獲。土木工程也成為一門正式軍學,不僅出現在陸軍學院裏,陸軍部隊裏也專設了土木監,並且嘗試著組建工兵部隊。

眼下工兵部隊還有些超前,但土木監的軍官都是熟悉中西工事和要塞體系的專家,一眼就能看穿這道新築防線的底細,並且給出克制該防線的專業建議。

“別說三十斤炮,二十斤炮都沒有,咱們從雲南過來,十二斤炮都是靠戰象馱過來的。緬甸人把大象用來打仗,真是浪費,這麽好用的大號馱畜,非要刺破耳朵當戰馬沖鋒……”

方堂恒否定了土木監軍官簡單粗暴的克制對策,緬甸叢林密布,木材資源豐裕,因此發展出了一套拒馬支木工事技術。用在冷兵器時代,甚至是缺乏火炮的熱兵器時代都很有效,但在英華的火炮下面卻毫無防禦力,甚至還會因碎木崩飛而產生嚴重的附帶殺傷效應。

可問題是,鷹揚軍和從東面攻入的展文達部一樣,受限於道路崎嶇,補給艱難,火炮基本就只帶四斤炮和六斤飛天炮,再帶少量十二斤炮。二十斤炮、三十斤炮,乃至三十斤飛天炮,那是從南面北上的部隊才能享受的福利,他們的道路狀況要好得多。

方堂恒更對緬甸人癡迷於戰象吐槽不已,其實他也知道,在緬甸、老撾、暹羅、柬埔寨這一帶,戰象就是華夏古時的戰車,誰有強大的戰象部隊,誰就能主導戰場。當年李定國抗清,也在雲南廣西組織了大批戰象部隊。

但他手裏有三重克制緬甸人戰象的法寶,第一自然是自己的戰象,只是如他所說的,他更看重大象在後勤保障上的意義,拿來作戰的積極性不高。第二則是英華軍有火炮,四斤炮足以收拾大群戰象。第三項法寶更為犀利,戰象皮糙肉厚,一般火槍都難以有效殺傷,線膛槍卻足以穿透戰象厚皮,為了對付緬人的戰象,有些線膛槍手甚至將鋼釘裹在鉛彈裏。之前孟密寶井,緬軍驅策八十多頭戰象反沖擊,靠四五十名騎在戰象背上的線膛槍手就瓦解了對方攻勢。

靠戰象也壓不垮這些防線,推不倒阿瓦城墻……

收回散亂的思緒,方堂恒將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阿瓦城,這時一大群五顏六色,奇裝異服的人圍了上來,正是以撣族、克欽族為首的緬甸北部各族頭人。

“我們有戰象可以沖鋒!”

“我們有勇士可以攻城!”

“我們各邦司以前斷貢,都是被緬人害的!對天朝的忠順之心,從來都沒有斷絕過。等打敗了緬人,還希望天朝能體諒我們小邦小司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