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

胤禛忙得很充實,可越忙卻越失落。

康熙將他和胤祥放出來,丟到戶部,他是鼓足了心氣要把事辦好,不止為爭取聖眷,還因為他心中正沉著深深的恐懼。

皇阿瑪安好,預料中的混亂只是曇花一現,快得不等他派去廣東的馬爾泰回來。皇阿瑪回到京城後,就撞上又一樁立儲風波。胤禛不清楚皇阿瑪會怎麽處置,依著他的看法,這次即便不立儲,也該表明一些跡象,讓大清人心能真正安下去。要知道,這八月的大半月裏,大清幾乎已經散架了。哪怕是一個再尋常的帝王,都該消解這般風險,對儲位有所交代,更何況皇阿瑪是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敗得那麽慘,還配稱千古一帝麽?

這個雜念冒出泡,馬上被胤禛自己掐滅了。

他很恐懼,是因為自己沒指望了。不管是皇阿瑪沒清醒前,京城那一番動蕩,還是皇阿瑪清醒後,馬上就召十四回京,兩面都沒他的事。動蕩時臣子們都看向老八,局勢落定,皇阿瑪卻在看十四,自己在臣子,在皇阿瑪心中,就如現在幹著的差事一樣,就不在喧囂舞台上,而是敲鑼打鼓的樂班子裏,不但瑣碎,而且專門得罪人。

胤禛恐懼的還是,在那動蕩之時,他也鬥膽放出了自己的試探。算算日子,馬爾泰如果來回都不停歇的話,這幾日就該要回來了。他還拿不定主意,是幹脆將馬爾泰滅了口,讓此事了無痕跡,還是再朝著這條路向深處走走,看到底能走到什麽地方。

“皇阿瑪,該是會定下十四的了吧……”

胤禛的判斷不止來自於康熙,還來自於自己的門人,此前他刻意籠絡,甚至還盡力耕耘年氏,可年羹堯依舊義無反顧地攀上了胤禎,年羹堯……

想到這個名字,胤禛咬牙捏拳,憤怒如狂潮在心底沖撞著,身邊隆科多正一臉哀戚地說到自己的二兒子落在南蠻李賊手裏,胤祥報以同情的哀嘆,他也壓住了心緒,拍著隆科多的肩膀,許下了盡力幫上一把的承諾。

“除了十三,誰又來伸手幫我一把呢。”

胤禛這般自憐著。

“真如李相所言,這將是一場大風浪,莫非我等就袖手坐看,不伸手拉起幾個?”

“沒有人在岸上,衡臣,只是皇上暫時栓住了你我,不管是你還是我,一旦伸手,必將沒頂。”

京城某處樸素宅院裏,張廷玉一臉急切,斜躺在塌上的李光地如枯燈一般,似乎已快燃燒盡最後一絲生命,眼神渙散地回應道。

張廷玉還是不甘:“可儲位空懸,國體不固,臣僚執正上書,卻要受此劫難,這於理不合……”

李光地嗤笑:“理?哪家的理?”

見張廷玉怔忪,李光地喟然道:“衡臣,莫非你當今日之天下,乃漢唐宋明之一色天下?”

張廷玉變色,片刻後恭恭敬敬長揖到底:“望榕村先生教我……”

李光地滿意地點點頭,待張廷玉再坐定後,開口之語,又讓他坐不住了。

“皇上乃滿,臣民乃漢,滿在上,漢在下,這就是大清國體,如此國體,豈能以舊理相待?”

見張廷玉呼吸急促,卻還能聽得下去,李光地也不再打機鋒,喘著氣,斷斷續續道出一番話。

“我朝開國以來,可有相權?無,內閣為實?虛,大清帝王之權,三千年來,怕只得始皇帝能及。靠著百萬滿蒙,驅策泱泱華夏,帝王傳續,自有一番章程。”

“皇上兩廢太子,何故?非太子不賢,非太子遭忌,實乃太子分君權耳!大清帝王居一,提領萬務,儲君居於何位?”

“那等腐儒,再三再四,以儲位試君心,欲將滿人之君當漢人之君,謬矣!”

張廷玉抽著涼氣,這位理學大師,朝廷重臣在他心目中的形象瞬間顛覆。

李光地繼續道:“滿漢之分怎可去?去不得的,剃發易服,雖三百年,終也淹不住三千年華夏之風。我漢人,終究是漢人,彼滿人,終究是滿人。道統出於我漢人,立於華夏,衡臣啊,你真心相信,我大清之君,就如漢唐宋明之君?”

張廷玉戰戰兢兢,不敢出聲,李光地興許是覺得死期將至,才敢在自己面前袒露心扉。不想這個理學大師,康熙心腹老臣,開口就是華夷之辯,滿漢之分。

李光地呵呵輕笑,像是在嘲笑張廷玉的反應:“道統重於君,雖剃發易服,留得道統之脈,也是權變。孔子曰仁,仁有大小,從大到小,有存道統、存天下、存社稷,存君國,再存萬人、千人、百人、老弱,只要有得存,就有大仁小仁之分,舍小仁而得大仁,這是比舍身留氣節更難得之事。”

他出了口長氣,悠悠像是在憶往世,“黃梨州、顧亭林、王船山,他們即是看透了這一層,南明覆滅後,再未掀動人心,而是與大清相洽,圖的就是一個大仁。這大清,終究能存下道統,若幹世後,道統或許會復,或許會變樣,但終究根基不變。但現在,我理儒於君,就得循君臣大義,存住道統,守住大仁。華夷、滿漢,那是小仁,自存心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