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基業(一)

結合了阿拉伯三角帆船與中國福船雙方優點的新式淮戰艦,在海上走得很快。離開福州才十余日光景,已經進入了長江口,揚州港遙遙在望。

比戰艦更快的,則是用來傳遞消息和發布命令的飛星船。因為采用了大縱橫比例和橫縱復合帆,並且沒加裝任何火炮,平均每日夜能跑到二百五十裏以上。提前四天,就將大總管關於北伐的各項準備安排,傳達到了坐鎮揚州的蘇明哲、逯魯曾等人之手。(注1)

對於這一天,蘇、祿二人盼望已久。接到命令後,立刻召集三院與各局留守於揚州的正副主事,將具體任務以最快速度傳達了下去。轉眼間,淮揚大總管府治下各級衙門,淮安軍中各大軍團,淮揚商號下面各大商行,還有講武堂、大學、府學、百工技校、揚州商校等與大總管府密切相關的機構,全都高速運轉了起來。

時隔小半年,各府城兵科衙門口,再一次排起了長隊。上回沒趕上報名參加輔兵選拔當地百姓,還有下半年剛剛從黃河以北逃難過來的青壯流民,個個挺胸拔背,將胳膊上的腱子肉鼓起老高。唯恐沒等參加測試,就被提前涮了下去。失去了接受訓練成為戰兵,然後直接獲取十五畝良田的機會。

的確,十五畝地不算多,位置也大都在徐州、睢陽一帶,甚至遠在長江以南的新辟疆土。但是手裏有了這十五畝,就意味著很多人從居無定所的苦力漢,一躍變成了有宅有田的良家子。只要今後僥幸不死在戰場上,哪怕缺胳膊少了腿兒,退役後下半生仍舊衣食無憂。

而淮安軍的戰鬥力,又是天下第一。這一趟遠征江南,大多數戰兵連毫毛都沒傷到半根兒,就又立下了數級新功。每一級功勞,都意味著他們在原有十五畝地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大片良田。非但自己這輩子餓不著了,下兩代人裏頭只要不出敗家子,也能富足終生。

老百姓們是最淳樸的,同時也是最狡猾的。長時間的艱難生活裏,令他們掌握了足夠的生存智慧。幾乎不用太費力氣,就知道怎麽做對自己和家人最好。在他們眼裏,官府的口號喊得再動聽,都比不上實實在在的幾鬥稻谷和半畝地。而士紳們叫喊的聲音再大,只要拿不出足夠的真金白銀,別甭指望能忽悠著他們去當炮灰!

對,炮灰,這是一個新鮮詞。但只要見過淮安軍操演的人,都知道這個詞的最標準解釋。那一炮下去,甭管對面是目不識丁的莽漢,還是咬文嚼字的秀才,全都會被轟得屍骨無存。所以想要造朱屠戶的反,你們自己帶頭往上沖,千萬別光指著一張嘴巴啥忽悠!這年頭,誰比誰傻多少啊?!

與普通百姓一樣興奮的,是各級學校裏的學子。除了講武堂之外,以前府學的學子想要出仕,要麽參加科舉,要麽最近兩年在學校裏的各次測試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否則,就只能從縣城各曹的小吏幹起,慢慢地一級級往上熬。而商校和技校更難為官,基本斷絕了出仕的門路,只能去各家工坊和商行做匠師和襄理。

現在,好機會找上門來了。按照學政施大人的最新諭示,無論是大學、府學、技校還是商校,凡符合下列四個條件者,皆可以到大總管府應募。一旦被錄用,便會成為大總管府的直屬文職。來年開春後隨著羅本大人一道北上,從淮安軍手中接管新光復之地。

四個條件都很簡單,白紙黑字在各家學校門口貼著。第一,年齡要高於十七歲,除大學之外,其他學校皆讀到了最後一年。第二,身體健康,無眼睛、耳朵或者四肢上的殘疾。第三,識字超過了兩千,能算百以內加減乘除,並且能通讀並解釋淮揚目前的各項律法。第四,有志於振興華夏,縱百死而不旋踵。

至於學子的出身、籍貫、父母所從事行業、家族中是否有人曾與大總管府為敵等,則一概沒有列入大總管府的考慮範圍之內。反倒在告示底部鄭重標明,各級衙門和校方不得因為學生出身而阻礙他去大總管報名,否則,必追究到底。

這一條注釋看似畫蛇添足,卻令很多年輕人心裏燃起了熊熊烈火。華夏民族自漢代以來形成的傳統,就是通過當官出仕來證明一個人是否優秀。所以,除了極少數志向高潔的隱士之外,基本沒有讀書人願意長期做一個逍遙自在的白身。而商校和府學當中,特別是前者裏頭,有很多學子都是因為其長輩曾經站在了大總管府的對立面,導致這輩子已經失去了出仕的希望。猛然間發現,大總管府居然“饑不擇食”了,當然要牢牢地將機會把握住。

在他們的影響下,揚州、淮安、高郵和集慶等地的一些舊院落裏,暗暗形成了除了青壯和適齡學子外,第三股興奮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