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糊塗案(上)

“這……”逯魯曾微微沉吟,然後肅立拱手,“既然主公心裏已經有了定論,老臣就不再多言。但凡事切記不可操之過急。”

內心深處,他其實非常不贊同自家孫女婿的做法,然而想到淮安軍的今後的兵馬會越來越多,而諸將必然會常年領兵在外,就不願意再多嘴了。

其他眾文武,對朱重九從原來對麾下各軍團主將大肆放權到突然開始設置監軍,也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但出於對自家主公的尊敬與盲從,也都不願意當眾表示出任何反對的意思。只有劉基劉伯溫,捋著一撮短胡子,做欣慰狀。仿佛朱重九此舉甚合他的期待一般,讓人無端地就在心中湧起許多遐想。

“如果沒人反對的話,這事兒今天就定下來。”見眾人都沒有提出異議,朱重九點點頭,高聲宣布,“兵局和吏局共同擬定出一個具體章程,旅級以上隊伍,兩個月之內必須設定監軍一職。團、營兩級,都可以放緩,但最晚不得晚於年底。監軍人選可以讓各兵團的主帥自己推舉,但推舉之後,都要經兵局和吏局的審核,通過之後,統一送到講武堂來做相關培訓。”

“是,主公!”眾文武齊齊答應,有的臉上帶著困惑,有的臉上湧出欣喜。但無論是欣喜還是困惑,大夥都隱隱感覺到了,今天的朱重九身上所展現出來的氣質,與往日有許多不同。

至於這些不同是因何而起,大夥就不得而知了。以如今淮揚大總管府的忙碌程度,也沒人還有精力去刨根究底。於是乎,一種似是而非的監軍制度,就非常輕松地被確定了下來。這一決策做得如此草率,以至於很多年後,一些軍史愛好者在研究淮安軍的制度沿襲時,都對其充滿了困惑。誰也弄不明白到底是哪個給朱重九獻上的錦囊妙計?也不明白為什麽朱重九為何能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驚人之舉?從而進一步避免了主將領兵在外,擁兵自重的可能,將藩鎮之禍,徹底消滅在了萌芽狀態!

“這有什麽好奇怪的,我還沒把支部建在連上呢!”如果朱重九知道後世研究者會如此困惑的話,肯定會理直氣壯的回答。在另外一個時空的記憶中,有無數關於政委的角色作用文章,供他參考拜讀。而無論這些文章是褒揚還是貶低,誰也不能夠否認的一點就是,在通訊不發達的時候,政委作用的發揮程度,往往代表著總部意志的貫徹執行程度。一支擁有政委的軍隊,背叛和獨立的可能,遠遠小於主將大權獨攬。

不過在此時此刻,朱重九卻無須對任何人解釋自己的理由。他通過一次次勝利建立起來的威望,已經足夠讓大多數文武選擇盲從。而淮揚系中很多核心人物,也巴不得自家主公能變得更殺伐果斷一些,免得大夥把精力都浪費在無止無休的爭論上,平白錯過了問鼎逐鹿的大好時機。

“朱重八那邊,今後往來如常。禮局派個人告訴他,雙方就以青戈江為界,他的兵馬不向東推進,高郵之約就對雙方都有效。”做獨裁者的感覺其實很不錯,朱重九索性再接再厲。“張士誠那邊也是一樣,雙方的糧草武器交易照舊。常州、宜興、湖州、杭州這些目前他占據的地盤,如非迫不得己,我淮安軍一兵一卒都不會進入。至於杭州之南各地,他如果有本事,盡管去取!我淮安軍絕不會窺探他的後路!”

“臣等,遵命!”逯魯曾、蘇先生、羅本、陳基和劉基等人互相看了看,猶豫著回答。

“我知道你們中很多人,覺得高郵之約累贅。但是大夥想一想,如果沒有它,淮安軍所面臨的麻煩是不是更多?朱某乃李總管帳下一都督,而李總管又歸劉元帥驅策。劉元帥無論如何不會背叛小明王,小明王晉位為宋王之後,他傳給朱某的命令,朱某到底聽還是不聽?”

知道大夥一時半會兒難以理解,朱重九將語速放慢,仔細剖析。“所以,遵守高郵之約,對朱某而言,不僅僅是立信。從某種程度上,其乃是朱某手中的盾與劍,一方面替朱某擋著汴梁,一方面則讓朱某對上別人時,總是能占到一點道義上先機!這其中關翹,希望諸位能想明白?!”

“這?主公高明,臣等佩服之致!”

“主公,臣等,請恕臣等先前愚鈍!”

……

眾文武先是遲疑,隨即,七嘴八舌地回答。

忽然變得幹脆利落起來的朱重九,讓大夥很不適應。雖然從整體上看,到目前為止,他的決策並沒有太大問題。在不打算承認韓林兒這個宋王的情況下,高郵之約,其實就是整個紅巾軍共同的“天子”。能把這個不會說話的“天子”握在手裏,傻瓜才會主動往外邊送。

“我淮揚雖然是以戰立國,今年接下來的幾個月,如果沒人主動來犯,卻不準備再打大仗。”清了清嗓子,朱重九微笑著補充,“向南拿下整個寧國路為止。向西、向北都采取守勢。眼下掌握的地盤,需要盡快梳理清楚。該設置官吏的設置官吏,該給老百姓分地的分地。積蓄力量,以圖將來。宗旨只有三句話,整軍、積糧、等待機會。大總管府的運作,必須以此為核心,任何官員不得有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