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警訊(上)

“目的……手段……舍本逐末……”劉基小聲嘟囔著,兩只眼睛亮了又暗,暗了又亮,最終還是支持不住,“嘭!”地一聲趴在了桌案上,徹底沉沉睡去。

章溢、宋克、羅本、施耐庵等人,也是第一次聽聞朱重九如此具體地闡述心中想法,震驚之余,兩眼之中也是充滿了茫然。不怪他們理解力差,關鍵是,華夏自古以來,都講究祖宗規矩。通常立國的第一代把大框架定下來,後世繼承者蕭規曹隨就是。很少再出現大的變動,而變法者,也通常都落不得什麽好下場。

但是今天,朱重九卻親口說出,他原本就沒想著死抱著一個固定的方略。也就是說,眼下淮揚地區在秩序混亂,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朱重九這個主公,刻意縱容的結果。並且看樣子,朱重九還想繼續聽之任之下去,根本不想為子孫後代立任何百世不易的祖宗成法。

“主公,主公至少,至少得拿出一個最,最簡單的章程來。哪怕,哪怕立國之後後再重新修訂,也,也好過沒有任何章程!”到底是朱重九的老丈人,在愣了足夠長時間後,祿鯤再度鼓起勇氣,低聲勸說。

“祿,祿主事之言有理。即便昔日高祖入關,也曾有約法三章!”章溢琢磨了片刻,也慘白著臉,跟在祿鯤之後低聲補充。

他現在是真的不敢奢求朱重九采用宋儒理學為治國之策了,而是退守最後的底線。哪怕是漢高祖那樣的約法三章,你總得有個總綱。否則,真的讓他們這種習慣了遵守固定秩序的人,不知所措。

“那就先把高祖的約法三章拿過來用!”朱重九倒也幹脆,想都不想,直接給出答案,“再加一條,四民平等,任何人都沒有淩駕於律法之上的特權。至於其他規矩,大夥根據這四條總綱和咱們自己的實際情況商量著來。朱某不管你什麽儒家,法家,道家,哪怕是明教和大食人的東西,只要切實有效,切實能讓咱們淮揚三地往上走,就都可以借來一用。至於立國之後如何,相信那時諸位都已經摸索出一些經驗來,咱們再匯總所有人的經驗去總結一部國法。總之一句話,朱某只看效果,不問出處。那些勸朱某舍本逐末的話,諸位切莫再提!”

“如果新法依舊不合適呢?”宋克的思路活躍,對朱重九剛才的“目的手段”之說非常感興趣,所以不失時機地追問了一句。

“那就繼續改,只要人大……只要國家重臣有七成以上贊成修改,就可以變法。但每次修訂內容不得超過整部律法的一成。就這樣改,不停地改下去,總會把它變得越來越好?”

“不停地變法?那天下豈不亂了套?”眾人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不負責任”的說法,齊齊把眼睛瞪得滾圓。

“也未必一定是十分之一。”朱重九迅速意識到自己的說法沖擊下太大,想了想,放緩了語氣補充,“可以更少,但最多不得超過十分之一。每次修訂之後,五年之內不準再次修訂。讓國家和百姓都有個適應期,然後再核實新修訂那幾條的好壞。如果好的話,就繼續用,不成的話,就想辦法廢除,誰也別打腫臉皮死撐。更不要老想著什麽祖宗成法,什麽萬世不易。咱們不可能把兒孫們的事情都給做了,要相信他們比咱們聰明,比咱們更懂道理。否則,就真是黃鼠狼窩裏出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了!”

“哈哈哈哈!”眾人被朱重九的比方,逗得前仰後合。笑過之後,心裏頭覺得敞亮了許多。不排斥任何一家,也就是儒家還是有很大復興的希望。不拒絕調整,就意味著任何一派的理念,都有機會成為治國之道。只是所有理念都需要做一些調整,包容一些新的內容進去,以適應淮揚三地新興的產業和新發生的變化而已。

這讓在座大多數人,都瞬間又找回了幾分自信,並且躊躇滿志地設想,自己如何能繼往聖之絕學,海納百川,成為董聖、朱子之後,新的一代宗師。

“朱某可以坦誠地告訴大家,諸君和朱某眼下所做之事,必將惠及千秋萬代。”朱重九難得一次性說這麽多務虛的話,盡情傾吐之後,心情也有些激蕩。借著幾分酒意,大聲宣布,“江灣裏那些工坊,你們中間有的人已經看到過了,有的人還沒來得及去看。但至少你們應該感覺得到,眼下淮安和揚州兩地,百姓的謀生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並且還在繼續不斷的變化之中。故而朱某稱之為,工業革命!一旦這種變化形成規模,朱某可以保證,世界上便再沒有人能阻擋我等的腳步。屆時,我淮揚擁有的,就不僅僅是大炮、火槍、寶甲和利刀,而是全方位的勝出,全方位的徹底碾壓。舊有的秩序,要麽與其適應,要麽被其毀滅,沒有第三條道路可選。來,諸君,讓吾等一道,開創這個時代!飲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