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議戰(上)(第2/3頁)

折彥沖道:“說的好,你是兵部尚書,深知諸將脾性能力,認為由誰前往比較合適?”

郭浩道:“臣以為王宣、任得敬均可。”

折彥沖親征漠北時王宣統領的後軍負責後勤工作,主要就呆在漠南,而任得敬更是少數幾個打敗過胡部揚威漠北的漢將之一,所以郭浩推這兩個人出來諸大臣將帥都感舉得恰當。折彥沖想了想道:“任得敬還不是上將,就讓王宣去吧。”因問楊開遠、蕭鐵奴:“你們覺得呢?”

楊開遠道:“王宣才堪此任。”蕭鐵奴也說:“我沒意見。”

折彥沖拍板道:“既然如此,那這兩件大事就這麽定了。三弟代我巡撫漠北,調王宣進駐漠南,樞密和相府回頭再好好商議一下具體事宜,看如何調兵發糧,以配合他們二人在漠南漠北的軍政大事。”

群臣一起起身領旨,楊應麒道:“大哥,樞密使的人選還沒議呢。”

樞密使與宰相並立,分管武文,樞密使不得幹預政務,軍隊後勤也仰賴相府撥款,但宰相卻得以幹預部分軍務,且軍方大事宰相都有權與聞,這時楊應麒既問起折彥沖便不能不答,他忖了忖,指著蕭鐵奴、阿魯蠻、劉锜三人道:“在我看來也就他們三個夠資格,諸位以為呢?”

劉锜率先道:“樞密使為武臣之首,臣為上將銜,在臣之上還有幾位元帥在,以上將而統元帥,於軍中規矩不合。”

“不然。”楊應麒道:“國家早有定制,既任樞密使,在任上便加大元帥銜,你說的這一點倒不必列入考慮範圍之內。”

同簽書樞密院事盧彥倫道:“丞相所言甚是。論能力,三位均可,但論功勞,則首推蕭帥。”

陳正匯和韓昉都忍不住哦了一聲,兩人這聲哦聲音極低,但蘊含的意思是否一樣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楊應麒垂下了眼簾,過了一會才道:“六哥、五哥和劉锜確實也都合適,不過西北來歸不久,若得六哥前往鎮守似乎會妥當些。”

折彥沖卻搖頭道:“不然,西北如今正推行文進武退,邊將權威不宜過重,否則文臣難以行事——我這次調六弟進京也有這個考量在內。眼下有大種守甘隴、小種守陜西足矣,萬一發生了他們二人也應付不了的巨變,再調六弟前往不遲。何況如今西北頗為寧靜,我看也不會出什麽事。”

楊應麒只好道:“既然這樣,那便請大哥定奪吧。”

這場發生於折允武新婚之後第二日的重要會議就此結束,蕭鐵奴順順利利地當上了樞密使,郭浩仍為樞密副使,盧彥倫仍為同簽書樞密院事,中樞之軍事二人無不熟悉,所以楊開遠和蕭鐵奴之間也只交接了虎符、印璽、帥旗而已,並不用作過多交代。

五日後瑣南紮普起行,楊開遠也跟著起身,君臣兄弟皆來相送,眾人送出十裏,楊應麒卻又多送了十裏,兩人坐騎和隨從漸漸拉開了一段距離後,楊開遠道:“大哥這次的安排咱們都挑不出什麽毛病來。不過我北上後若再發生要緊的軍情你最好順著他點,免得君相失和。”

楊應麒道:“三哥是擔心南方會有事?”

“是。”楊開遠道:“你我都是主張慢慢來的,但大哥和老六卻不這般想,現在樞密既由老六掌管,南邊遲早多事。反正我們兄弟幾個在一統南北的問題上又沒沖突,分別只在緩急罷了。萬一大哥心意已決,而南方確有可趁之機,你就不要和他擡杠了。”

楊應麒卻搖頭道:“我又不是毛頭小夥子,哪裏還會為了擡杠而擡杠?不過該爭的還是得爭。如今無論經濟、政治、軍事我們都勝大宋一籌,琉球、瓊州、麻逸又在我們手上,綜合來說我們的國力要強過大宋許多,形勢也要有利得多。不過雖然如此,近期內大宋要自保還是能夠的,所以我希望能再等一等,再過個五年、十年,等江南的經濟全面發展起來,大宋的經濟也許能趕上甚至稍微超過我們,但在政治和軍事方面肯定會被我們越甩越遠。所以統一的事情我們真的不用著急。”

楊開遠有一句話要說,但到了嘴邊又吞下去,如此再三,終於道:“道理是這麽說,不過統江南以政略,則大功在你,並南宋以武功,則功在大哥。我是擔心這一點會幹擾到你和大哥對事情的判斷。”

楊應麒一時沒有回答,兩人並騎走出甚遠,看看天色已經不早,楊應麒用鞭指著北方道:“送君千裏,終需一別,三哥你就放心北上吧,只要大哥還是按規矩行事,那他就算把我罷了也不會有損國家的根基。我一人之進退,影響的最多不過數十年間之事,但三哥你這次要到漠北做的大事卻幹系到我華夏千年福祉,所以還請三哥專注於漠北才好,不必以京城之事為意。”說到這裏掉轉馬頭,鞭子一甩,揚塵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