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下)

“聽說了嗎?夏人犯邊了。”

“什麽?甘隴的小兒也敢如此!”

“他們還不是趁著我們陛下北征,雲中河南兩撥夷人又在和我們糾纏,所以才想來揀這便宜。”

“那現在怎麽辦?朝廷有什麽消息沒?”

“聽說丞相已經決定抗戰了,好像說就算再這麽艱苦,也要不能讓夷狄猖狂!”

“對!就該這樣!堂堂中華,還能讓小小的西夏欺負不成?西夏要真敢來打,我捐半副身家!”

“真的?聽說現在國庫真的有些困難,已經有學生自發上街頭募捐,要幫臨夏軍區籌款了……啊!說曹操曹操就到,看,東街那邊來的那個不是,不如我們就過去……喂,你怎麽往西街走?”

“我忽然想起我老婆限我午時之前一定要回去!我得趕緊!”

“你不是住東頭嗎?”

“我要先往西邊買東西!”

“那捐半副身家的事情怎麽辦?”

“明天再說!”

李世輔進塘沽時,街上到處都在議論三方勢力犯邊的事情了。民眾對相府強硬的態度表示滿意,掌控著輿論的文人學生們更是熱血沸騰,至少從演講和文章看來,大家都一定會支持朝廷到底的了!

漢廷對西夏強硬的態度讓塘沽的輿論幾乎在一夜之間就產生了根本性的扭轉。軍人自不必說,之前讓折允武感到頭痛的文人也都站到了政府這一邊來。雖然,宗弼、宗翰的進攻以及西夏的覬覦讓大家都感到憂心忡忡,但大家都覺得丞相大人的決定完全沒錯!堂堂中華,豈能容竊據甘隴的鼠輩侵犯?

楊應麒沒有動用強制力量讓之前處處和政府作對的文人學生閉嘴,但華夏的自尊心被激發後卻形成了一個對漢廷更有利的輿論環境——從塘沽直到蘭州,一個口號空前而統一地響了起來:“保護家園!抗擊夷狄!”

這個口號簡單而有力——甚至夾帶著一些盲目的沖動,但相府此刻似乎在縱容著這種沖動。一些老成持重的人雖然覺得應該采用更加穩健的對策,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冒險,但他們在當前的輿論底下要麽不敢開口,要麽就是聲音被浪潮般的抗戰聲音所淹沒,因為主張持重的聲音永遠不如主張強硬的聲音來得響亮——在這個亂世,對握有宣傳工具的人來說,鼓起民眾的情緒遠比安撫民眾的情緒來得容易。

外敵的入侵雖然帶來了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威脅,卻讓漢政府治下的民氣驟然提升了起來。到李世輔進城這天,已經沒有人敢在公開場合說一句喪氣的話——除非他做好戴上“漢奸”高帽的準備。就連歐陽適也在這種輿論壓力下低了頭閉了嘴,韓昉之流更是忽然變成了一個老老實實的循吏。

從漢政府的表態來看,漢軍似乎已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哪怕最後背海一戰也要保住尊嚴,也要撐到北征大軍歸來!

當一個大國的軍民有了這樣的覺悟,這個國家的力量就顯得十分可怕,尤其是其它四家勢力每一家都比它弱小的時候!

李世輔走在塘沽的大街上也感受到了這種氣氛。他作戰勇敢,頗有智計,但少年成名,仕途風順,在政治上便顯得比較單純,對民眾這種高漲的熱情深信不疑:“民心如此,何愁邊患!”

“啊!那邊似乎來了一位將軍!”

有人指著穿著軍裝的李世輔叫道。

“啊!我認得,那是當初在破除塘沽之圍時立了大功的李世輔將軍!”

“李世輔?聽說是陜西的好漢子啊!可你怎麽認得他?”

“陛下北征前曾在華表壇給十個青年將軍授勛,他就排在最前面,我擠上去望見過的!你看他人長得那麽高大帥氣,就算遠遠望見也不會忘記的!再說你看他的軍裝,看那帽子,那是銜頭很高的人才穿的啊!現在塘沽有幾個高銜將軍?還是這麽年輕的!”

“啊!這麽說真是他了。你說他會不會知道一些西夏的事情?”

“我們上去問問去!”

李世輔還沒弄清楚什麽事情,已經被一群市民圍了起來,雖然每個人臉上洋溢的是熱情與敬重,但這種突如其來的包圍還是讓李世輔嚇了一跳。

“李將軍!夏邊的戰事怎麽樣了?”

“是啊,是啊!還有河南,黃河戰線穩固嗎?”

“我們塘沽不會有事吧?”

“李將軍,你這次到塘沽,是有軍機秘密嗎?”

“李將軍……”

“李將軍……”

要圍住他的是一群敵人,李世輔還有勇氣拔劍殺出去,或者是一群陜北那樣的老鄉,那他也還可以跟他們扯扯鄉情,但現在他遇到的卻是一群塘沽市民,要處理好和這些市民的關系,需要的不是勇氣或者智謀,而是一種政治能力。作為一個面對熱情公眾經驗十分欠缺的年輕將軍,李世輔的第一反應便是手忙腳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忽然有些後悔今天穿著軍裝到市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