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2頁)

李郁被免職後,雖然沒有被敕令放逐,但他還是決定在第二天就離開塘沽,連李階也勸他不住。折允武聽到消息,在征得完顏虎同意後便裝追出二十余裏替他餞行。由於都曾師從胡安國,在這一點上兩人算是師兄弟,所以折允武在李郁面前便沒有監國太子的架子,只是黯然地對李郁說七叔他們其實都有苦衷。

“我知道,我知道。”李郁說:“雖然昨天才受到責問,但其實之前就已經有長輩替我剖析明白了。我很清楚,從四將軍決定提出這一動議開始,我的仕途就保不住了。可我傷心的,不是這個!我傷心的是:為什麽想為國為民做點實事的人,也要遵循這些肮臟的規矩。這個問題,我不懂!所以我才會痛苦!”

折允武聽得呆了,李郁的這個問題,他也在想,他也不懂。他甚至在懷疑他的父親、他的叔叔們是否也不懂?還是說他們懂了,卻不能改變這一切?

兩個年輕人的餞行在一場痛哭中結束,分手後,折允武繼續回塘沽做他的監國太子,而李郁則到了臨近前線的王屋山隱居讀書,老死於斯。然而聚集在他身邊的門人弟子,卻在數十年後蔚然而成一大派系,正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次宦海之厄對李郁究竟是福還是禍,卻也難說。

歐陽適處理了陳豫和李郁之後,也派了不少人前往真定、中山查訪,但查訪的進度卻甚慢。不過他在此事上還作了另外一個動議,就是在華表壇附近辟出一塊地來建造房屋,讓所有到華表壇上訪的外地民眾都能住到裏面去。歐陽適的這個建議受到了朝廷上下以及各方元國民代表的一致好評,認為此舉既無損設立華表壇的原意,又照顧了當前的大局,更維護了大漢朝廷的體面。經過這件事情以後,歐陽適在京畿的威望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這時“剛好”有一個商家在華表壇附近擁有幾座院落,這個身為元部民的愛國商家聽到消息後自願將這幾座院落捐獻出來,塘沽元國民會議經討論後決定接受了他的捐獻,將這五座院落打通,經一番改造後作為華表壇的附屬建築,讓所有聚在華表壇上的真定、中山難民都搬了進去。

華表壇周圍經過一番打掃之後又恢復了往昔的光彩。漢廷的體面得到了維護,而那些難民淡出民眾視野以後,真定、中山的事情也暫時地被大多數人所忘懷。

※※※

《邊戎》第二十卷《開國軍政》完,請關注下一卷《累卵之役》

累卵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