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老臣(下)(第2/2頁)

要知道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固然與老師的學識、教學手段有關,但在官場上老師的身份地位有時候卻更加重要。青年儒生在管寧學舍、蓬萊學舍、桃源學舍等學習,對那些普通的教師最多也只是心懷敬意而已,但對於楊應麒、陳顯等人,哪怕只是旁聽過他們一次講論,在外也往往自稱是楊應麒、陳顯的門生,而學生之間也經常因這等聯系而互相指為同門——此理無它,以楊、陳兩人位高名重罷了。

眼下漢部文官有兩大“產地”,一個是津門的管寧學舍,這個不用多言。另一個就是岱輿的桃源學舍。桃源學舍和管寧學舍不同,從這裏出身的高材生大多不是在桃源學舍從無到有學起的儒生,而是原本就有根底的江南、福建學子,特別是歐陽適在陳正匯促請下大開門戶延引的第一批青年儒生,這些人大多到了桃源學舍以後可以說只是經過一段為時不長的“培訓”便走馬上任。而陳顯的出現恰好就在那段時間,所以後來陳正匯帶到津門、歐陽適帶到塘沽以及留在岱輿、遠赴麻逸的青年文官大多曾在他門下行過師禮,這批南方士子經過這些年的奮鬥逐漸已成為漢部文官系統的主力之一,則陳顯的地位不言而喻。

陳正匯忽然見到陳顯心中也是驚疑不已,口中問道:“老尚書,聽說你在岱輿講了半年學後便回去了,正匯等時常想念,不意老尚書竟然在此!”

陳顯微笑道:“我本來已回浙東,只是後來收到你父親的信,才有再次出海之念。”

陳正匯心中一凜,想起父親那幾封信裏確有一封是寄給陳顯的,只是不知信中寫了什麽,當下垂淚道:“先父信中,可曾提到我這個不肖子麽?”

陳顯嘆道:“了翁亡故之年雖算不得早夭,不過以他有為之身當此亂世,如此故去未免令人扼腕!他信中也曾提到你,對你頗懷厚望,只是有些擔心你孤身在外,事務繁忙、功名擾心而忘了我儒三省之修。”

陳正匯惶恐道:“先父遺訓,無時敢忘!”

陳顯微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陳正匯和陳顯敘過舊後,轉向歐陽適道:“四將軍剛才提到塘沽守臣,莫非是要推薦老尚書麽?”

歐陽適問道:“你覺得合適麽?”

陳正匯道:“由老尚書鎮守塘沽,那是大材小用了。”

歐陽適一笑道:“我也知道是大材小用,不過這事也還不急,就等我去津門和應麒商量過再說吧。”

三人言語未到關鍵處,便聽急報傳來:金國東路軍渡河了!

陳顯與陳正匯聞言都是臉色一變,歐陽適卻冷笑道:“渡河了?宗望的動作倒也真快!”

聽歐陽適這麽說話,陳正匯嘆了一口氣,陳顯則眉頭微微一皺,低頭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