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的開始(第3/4頁)

趙光義先封賞了潘美,以此安撫老臣,又借清洗王繼恩余黨之名提拔任用了幾員年輕將領,安插到殿前司和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等要害部門,這才調羅克敵赴巴蜀剿匪。河西戰事既平,朝廷又接二連三地調撥軍隊入蜀,蜀地之亂想不平也難,此番遣他西行,分明是讓他建立軍功,積攢資歷去了。

而動作最大的,卻是夏國。楊浩受封西夏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正式遷都,自夏州越八百裏翰海,遷都至興州。在宋國看來,這是楊浩被宋國給打怕了,他拋棄黨項八氏的中興之地,越過翰海沙漠,跑到興州去再起國都,是為了避免再有一次宋軍旦夕即至,兵困都城的尷尬局面,對宋國來說,自然是揚眉吐氣。

對夏國臣民們,楊浩的說法卻是一國都城,當為天下中樞,當交通便利,當可攻可守。如今夏國不僅僅擁有定難五州,更有河西諸州,興州正在諸州中央,且易守難攻,農牧發達,可為國都雲雲。而真正的原因,國防固然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卻是要藉此削除他對黨項羌人過重的依賴。

當初趙匡胤想遷都洛陽,固然是認為汴梁無險可守,不適合做國都,另一個原因就是想借此把趙光義經營開封府十年建立的龐大根基一舉鏟除,可惜他失敗了。楊浩比他幸運,當初潘美率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已經半強迫、半恐嚇地把願意的、不願意的所有權貴酋領都舉族搬遷到了興州,造成了遷都的事實。

最大的阻力已經消失,遷都最困難的一步已經完成,剩下來的只是建設而已。

趙匡胤立國之初時一次“杯酒釋兵權”,被很多對歷史不甚了了的人錯誤理解為重文輕武而加以詬病,其實趙匡胤當時所做的無關文武的輕重,他只是把那些資歷、威望不在他之下,在他立國之前就擁有自己的一套班底、擁有自己的將帥體系的那些大軍閥大諸侯剝奪了軍權而已,宋國能結束五代以來中原走馬燈似的換皇帝的局面,這件事居功甚偉,王莽謙恭未篡時,要不然的話,宋國莫說一統天下,現在還姓不姓趙都兩說了。

而楊浩在宋國的“幫助”下遷都釋兵權,拜趙光義所賜,憑此一舉,他便很輕易地完成了內部權力架構的調整,原定難五州的黨項勢力被拔離了根基,黨項八氏不可能棄開部族牧地,所以一旦合力就會連他的權力和統治也會撼動的黨項八氏頭領們逐步退出了最核心的決策圈,夏州作為黨項人發跡之地的符號作用隨之消失,本來反彈會最強烈的去“羌”化初步完成。

一個良好的開始,為一個全新的夏國,全新的權力架構,高度集中的皇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項權貴們對遷都自然不爽,不過木已成舟,他們也毫無辦法,很快,隨著新國都的建立,他們反對的聲音也不會具備什麽影響力了。

最不爽的其實是隴右吐蕃大頭人尚波千,隴右本來是他一家獨大,尤其是得到宋國的暗中扶持後,他的勢力更是迅速擴張,不料這時六藩部大頭人羅丹卻從河西跑來與他爭地盤了,兩下裏打得不可開交,又冒出個赤邦松來,籍著贊普之後、王室後裔的身份兩下裏和稀泥,摻沙子,也不知道他打的什麽心思。

緊接著回紇可汗夜落紇和黨項羌的李繼筠也到了隴右,一開始他還挺高興,以為有此兩人投奔,聲勢更壯,誰料這兩人都是個不甘人下的白眼狼,他尚波千客客氣氣地把兩人迎了來,這兩人一個一門心思的想去青海湖,想招攬隴右星羅棋布的回紇部落為其所用,另一個則亮出黨項少主的身份招兵買馬,隴右這趟水就更混了。

偏偏不知道他們許了宋朝皇帝什麽好處,近來宋國使者以斷絕援助向他施加壓力,非要迫他允許夜落紇西去青海湖,尚波千原來對宋國的依賴還不甚重,如今勢力越來越大,反而缺不了宋廷的援助,迫於無奈,他只好忍氣吞聲放夜落紇去了青海湖,同時派了幾個心腹率軍跟過去使絆子拖後腿,與他爭奪隴右回紇人的支持。

至於那個在他眼皮子底下,把許多本來為他效力納賦的黨項人招納去的李繼筠,他還沒想好如何處置,就傳出了宋夏議和,楊浩向朝廷敬獻傳國玉璽的消息,尚波千嚇得不輕,過了些時日,見朝廷援助如故,也未予以什麽詰難,估計楊浩也有顧慮,未敢向朝廷說明這玉璽的真正來路,一顆心這才放了下去。

不料這顆心剛剛放下,楊浩突然宣布正式遷都興州,尚波千的一顆心倏地一下又提溜起來了。興州在什麽地方?背靠烏拉特沙漠,左依毛烏素沙漠,右依騰格裏沙漠,三面天險,後枕無憂,中間自北而南是一座賀蘭山以及一條黃河,這一山一河猶如兩條長龍,二龍戲珠之處就是蕭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