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帝王心思(第5/7頁)

李繼談道:“不成,我反對,雖說楊將軍善於守城,可是百密一疏啊,以官家和都城做誘餌,萬一有所閃失,我們輸不起。”

楊延浦道:“你道宋國是那麽好對付的?潘美是那麽好打的?我們夏國新立,兵微將寡,根基淺薄,若不行奇險,如何取奇勝?這叫置之死地而後生。”

雙方激辯不已,楊浩坐在上首聽著眾人的意見卻是一動不動,看來面色平靜,心中卻是波瀾起伏:“這他娘的是要打一場莫斯科保衛戰?楊繼業能成為朱可夫第二麽?夏州將成為我的滑鐵盧,還是趙二叔神功大成的代表作?”

正沉吟著,種放制止了雙方的爭辯,轉而對楊浩道:“官家,楊將軍所提的計劃雖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太過冒險。以臣之見,我們不如再做一番嘗試,爭取讓遼國對宋國施以壓力,我們的存在,對遼國有重大意義,他們不會坐視不理的,我們只要稍做讓步,就能換取他們的幫助。”

楊浩搖了搖頭,沉默有頃,說道:“不,對遼國,只能提出完全平等的條件,不能以犧牲主權換取任何幫助,哪怕是微小的讓步,這關系到……”

他頓了頓,霍地擡頭,沉聲道:“就按楊將軍所說的計策辦,馬上加固夏州城防,會見各部首領,提前做好種種應變部署,然後楊將軍率橫山諸軍執行撤退,布局完成後,立即展開內外兩線作戰,直至反攻條件成熟!”

他站起身,又道:“夏州是定難五州的中心,卻不是河西的中心,朕如今擁有整個河西,夏州已不適宜做我夏國之都,朕早有意立興州為國都。興州西禦玉門,南控蕭關,北制賀蘭,東挾黃河,周圍順靜懷定四州拱衛,北有啰保大陷谷,西為騰格裏沙漠、東為毛烏素沙漠,南有青銅峽,易守難攻,虎踞龍盤,又因倚托賀蘭山和黃河,環境氣候適宜,不遠處的攤糧城乃是河西的糧米之鄉,最且定為都城。因此,朕欲定都興州,丁大人馬上著手準備,先將朕和夏州重要人物的家眷以及我夏州財富盡數搬遷興州。”

楊浩要把妻妾子女全部遷往興州,那就是要接受楊繼業的計劃,自己留在夏州行險一搏了。見他計議已定,丁承宗不再反駁,只是神色凝重地答應下來。楊浩又從戰略戰術兩方面與眾將邊磋商邊敲定,待所有安排明確下來,便道:“橫山諸將立刻返回,待朕這裏布局完成,便立即開始執行撤退!”

眾將轟然稱喏,立即散去,丁承宗和種放並肩出了大廳,看看眾文武已匆匆散開,丁承宗擺了擺手,推著他的那個侍衛立即止步,輕輕退了下去。丁承宗扭頭道:“種大人,我總覺得……官家似乎另有算計。”

種放笑道:“帝王心思,還是莫要胡亂揣測的好。”

丁承宗一笑,說道:“不是猜測官家的心思,而是我們輔佐人君,總要務求做到盡善盡美嘛。我的意思是說,官家對遼國的態度……有問題。”

“哦?”種放走過來,推起他的輪椅,一邊走一邊問道:“丁大人有何見解?”

丁承宗沉吟著道:“昔日官家圖謀銀州時,與遼人曾並肩作戰,雖說當時是各取所需,遼人欲謀慶王,官家欲謀銀州,可是遼人擒了慶王便就此離去,沒有趁機進城大索財富,與遼人一向的作派迥然不同,可見……官家與遼人還是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

如今官家自立稱帝,河西獨立一方,這對遼人來說,是對他們大有助益的事情,其實官家不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不管是出於自身利益,還是因為往昔的交情,只要再做些讓步,要得到遼國相助並不困難。叫人想不通的是,官家對借助遼國之力似乎全無誠意。

不管是我夏國目前的實力,還是眼下的窘境,遼國的幫助都是十分重要的。可官家在國書中所提的條件僅僅是在一些貨物交易上予以優惠,遼國如此龐大,這些許利益好處,豈能看在它的眼中?官家就是不肯再讓半步,你不覺得有些蹊蹺麽?”

種放也猜不透楊浩為什麽對這個唯一肯給予夏國幫助,也有實力給予夏國幫助的大國竟然采取這樣的態度,思來想去,他只能苦笑道:“或許,管家昔日在宋國的控制之下舉步維艱,深以此為戒,故而不想再被一個強國控制過深吧。”

丁承宗慢慢搖頭,他很了解以前的楊浩,能借勢時,楊浩決不會猶豫,尤其是在這樣因難的時刻,他如何不肯借勢,一定是有更多的考慮,會得到更大的好處,可是……這明明是兩邊不討好的事情,這好處……在哪兒呢?

丁承宗百思不得其解,他發現,自己真的越來越不了解自己兄弟現在的想法了。

待得眾文武紛紛領旨退下,楊浩站在廳中蹙眉思索片刻,揚聲喚道:“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