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巧遇

楊浩急急駛船離城之後,不到一個時辰,金陵城便開始限制出入了。

楊浩從壁宿所述的宋軍進攻路線分析,宋軍是從北、東、西三個方向水陸並進,最終合圍目標就是金陵,他想把家眷安全帶出江南,務必得在三路大軍匯合形成鐵桶陣之前渡過大江,所以急急而行,一出城就上了陸路,以車馬直趨采石磯,這個地方他曾經在皇甫繼勛陪同下遊覽過,當地的碼頭原無駐軍,且與荊湖通商往來密切,只要他能搶在唐國江防封鎖整條水路前趕到那裏,就能安然離開。

天下已經開始不知不覺地改變了。宋國還是對唐國發動了戰爭,這是必然的,然而統兵的主帥卻換了人,時勢能造英雄,英雄也能造時勢,兩者本就是互相作用的,趙光義統兵前來,到底意味著什麽,未來的時勢會做怎樣的改變?

楊浩惶惑莫名,越往采石靠近,往來的大隊馬兵越多,難民亦不絕於途,楊浩一行人反其道而行,與那些難民逃往金陵的方向背道而馳,這就有些礙眼,所以他只能選擇一些大軍調動不會選擇的小路前行,這一來繞來繞去就耽擱了時間,待他趕到采石磯時,采石磯上戰旗如雲,兵甲森立,已經無路可行了。

曹彬的攻勢實在迅速,他突破湖口、破峽口寨,水師大軍浩浩蕩蕩直趨銅陵。唐國銅陵守將胡正得了消息並不畏懼,曹彬所領荊湖水軍的戰鬥力遠不能同唐國精銳相比,如果不是湖口守將犯了糊塗,他的大軍根本別想安然通過,胡正手中雖只三萬人馬,但是自信倚仗地利,足以阻擋曹彬十萬水軍東向的道路。

他把三萬人馬集中到一百多艘大型戰艦上,封鎖了整個江面,船墻如林,前後數層,直如銅墻鐵壁一般,曹彬大軍到了,見胡正早已有備,情知不可力敵,於是令大將曹翰先行上岸,趁胡正陳兵江上,攻占銅陵城,在城中放起火來。

銅陵守軍多是當地人,一見城中火起,牽掛父母妻兒,紛紛向胡正請求上岸救城,這時陣勢已然擺開,曹彬的大軍氣勢洶洶而來,胡正怎能答應?那些唐兵見主帥不允,幹脆違抗軍令直接驅船上岸,俗話說軍令如山,如今這軍令卻不敵骨肉親情,胡正令親兵斬殺了帶頭的多名士兵也阻攔不住。

一時間,宋軍水師尚未接戰,唐軍水師便陣勢大亂,船兒橫七豎八、互相交錯,竟然發生了水上交通堵塞,堪為戰地奇觀。曹翰受曹彬嚴令不得擅殺平民,所放的火不過是在城中街市上堆積的柴禾,火勢一起他便出城埋伏,待見唐軍上岸才發現自己過於慎重了,唐軍上了岸便哭爹喊娘地直奔城池,既無隊形,亦不顧從屬,根本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

曹翰立即鳴鼓進攻,揮軍掩殺,抗令上岸的唐軍被劈瓜切菜一般殺得落花流水,水面上的唐軍更不用說了,曹彬的軍隊大模大樣靠近,直接登船做戰,雙方混戰正如火如荼,曹翰殺光了抗令上岸的唐兵,已奪了他們的船也向唐軍水師迫來。

胡正眼見大勢已去,這仗敗得窩囊,痛哭流涕地被幾個親兵掩護著逃到排布在後方的戰艦上逃之夭夭趕往當塗報信去了。

消息傳開,沿江唐軍驚慌失措,只能設置障礙、施放火箭沿途阻礙宋軍水師的行進速度。曹彬片刻不留,只奔蕪湖,準備拿下蕪湖,繼而轉攻當塗。而此時,采石磯之戰已經打響了。

趙光義本是一員武將,當年跟著大哥征南討北,雖未獨立領過兵,卻也熟諳軍事,談論起兵法更是頭頭是道,至於是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擴,正驗證於今日。

他興沖沖揮師南下,一路馬不停蹄、日夜兼程,趕到采石磯與曹彬匯合的地方時,曹彬的水師還未趕到,按照趙匡胤的吩咐,他的馬步軍要藉曹彬之助渡江作戰,然後趙光義等不及了,聽說曹彬尚未趕到,趙光義大喜,立即下令搜羅沿江漁船強行渡江。

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搶功!

曹彬戰功赫赫,是宋國當前的武將序列中排名第一,如果趙光義能搶在曹彬到達前,根本不需他的水師相助就攻破唐國要塞采石磯,那就能一鳴驚人,一躍成為宋國最擅戰的第一大將。雖說閩南還有一個潘美亦以善攻而聞名,但是論官職、論聲望,潘美比曹彬還略遜,也是無法與他相比的,他治理開封十年,文治功夫已是盡人皆知,到那時他的武功必也名揚天下。

可是天險不是那麽好攻的,憑著一些搜羅來的大小漁船就想攻破要塞談何容易,采石磯唐軍守將是馬步軍副都部署楊收、兵馬都監孫震,他們手中有精兵兩萬,采石磯一戰,宋軍丟盔卸甲,血染大江,第一戰竟爾敗了。

趙光義自知憑宋國實力早晚都能打下唐國,他的大軍只須佯攻吸引采石磯守軍,使他們不得分兵,只須掩護曹彬水師到了,這一仗大有可為,但是他立下了三個月平定江南的軍令狀,要的就是一鳴驚人的效果,如果打上半年或者一年,那與黨進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