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加官晉爵

今日早朝,文武百官真是一團和氣。

魏王首航順利低京,後續糧草正源源不斷輸運開封,開封八大官倉日夜都有糧米入項,米倉像蓄水一般一間間正在儲得滿滿當當,官家聞訊眉開眼笑,原本對孤軍奮戰於閩南的軍隊,他的指令是穩紮穩紮,要做到進退自如,如今後顧之憂已解,他已連夜傳旨,已八百裏加急軍情的速度,號令討伐漢國的軍隊全力進攻,務必在今冬之前徹底消滅漢國。

大宋軍隊在閩南近一段的戰鬥勢如破竹,節節勝利,如今沒了後顧之憂,一舉踏平漢國指日可待,皇帝龍顏大悅、滿心歡喜,誰會在這時候去觸他黴頭,說些惹他不開心的話?趙官家喜歡撇玉斧砸人,這個壞習慣滿朝文武可是無人不知。

王相之爭更是隱晦,並無楊浩所預料的當著皇帝的面劍拔弩張、唇槍舌劍的場面,趙普一派的人發動了許多官員向官家敬獻賀表,只是著重對魏王的功勞大加褒揚而已,而趙光義一派的人也早得了趙光義的暗示,不斷強調楊浩從籌劃、執行各個方面所立的功勛,突出了楊浩的功勛,自然也就弱化了趙德昭的作用。

至於一些對魏王不利的風言風語,只能通過其他渠道很巧妙地傳進皇帝耳中,是不會有人不識趣地當著滿場文武提出來的。趙普和趙光義兩個大佬更是不曾親自出馬,派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蝦兵蟹將,這一來場面更加無聊。

楊浩對這種暗戰把戲毫無興趣,聽得昏昏欲睡。作為當事人之一,皇帝向他問起南行經歷時,楊浩便也上前稟奏,皇帝面前,他自然沒有說皇子壞話的可能,這一點趙光義當然理解,而趙普卻認為他是被自己許諾的那張“大餅”所惑,心中自然大為滿意。

而皇帝問起趙德昭時,趙德昭對楊浩同樣是不遺余力的大加褒揚,看在百官眼中,卻是魏王與楊院使惺惺相惜,兩人都在向對方推功,更顯得品德高潔,於是皆大歡喜。

一番歌功頌德之後,便要論功行賞,這時穩穩當當站在那兒的趙普方始出班,高聲奏道:“陛下,魏王德昭年少睿智,機敏幹練,此番南狩,已然證明了他的才幹。但臣以為,魏王年輕,雖具才幹,卻乏歷練,如今魏王已然成年,陛下應予魏王一些具體的差遣,那對魏王是大有裨益的。”

“唔,趙卿所言有理……”趙官家今天心情真的很好,他笑眯眯地撫著胡須問道:“那麽,依趙卿之見,德昭該做些什麽差遣合適呢?”

趙普躬身道:“皇長子貴為王爵,已至人臣之巔,封賞是談不上的,任何官職,都是為了讓魏王能夠有所歷練,更加不必計較高低。臣以為,雖以魏王之尊,也不必許之以高官,否則就失去了讓魏王多加歷練的作用了。”

趙匡胤哈哈大笑:“那是自然。”

趙普不動聲色地道:“魏王此番南狩,對風土人情、地方百官,已經有所了解。陛下戎馬半生,武功卓著,正所謂虎父虎子,是故,臣以為,不如就封魏王為禁軍殿前司都虞候,讓魏王在軍事方面再有所涉獵學習,成就文武雙全的一位賢王,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趙光義聽了這話臉上騰地一紅,紅光剛剛泛上額頭,刷地一下整張面皮又白了,顏色變幻之快,就如唐焰焰在普濟寺時的“柳眉倒豎”一般,都是楊浩以前只有耳聞不曾見過的神奇功夫,楊浩不禁嚇了一跳:“我靠,趙老二這練的甚麽內功?紫霞神功麽……”

難怪趙光義有這樣的表情,趙普這番話一出口,朝堂上已經有許多官員露出了詭異的神色,目光在官家、相爺、晉王三者之間開始逡巡起來。一些新晉的官員不知其中緣故,還不以為然,殿前都虞候是禁軍殿前司的第三把手,算得上是個高級武官,可他上邊還有殿帥和副殿帥呢,趙德昭是皇子親王,何等尊貴的身份,屈尊做個禁軍都虞候有甚麽了不起的?

可是朝中一些老臣,尤其是大宋立國之初就是朝中官員的人,卻知道涉及王相恩怨的一樁舊事,此刻聽趙普這麽一說,登時勾起了他們的回憶,表情可就有點古怪了。

這樁舊事,應該算是趙普與趙光義交惡的第一個沖突。立國之初,趙匡胤把素無軍功的胞弟趙光義封為了禁軍殿前司都虞候,不久又把開封這個最重要的根基之地交給了他,封他為開封府尹。

趙普當時還不是宰相,卻是比宰相更得趙匡胤信任的重臣,他立即上本,強烈反對,堅決要求官家做個選擇:要麽讓趙光義做殿前都虞候,要麽讓他做開封府尹,武將與文臣之間,只能選其一。

趙普的理由很充分,開封府一座城池當時幾乎占據著宋國一半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掌握了開封府,就是掌握了半個大宋的資源。而禁軍殿前司呢?當時的禁軍分為侍衛親軍司和殿前司,並稱二司,其中侍衛親軍司統領侍衛親軍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殿前司統領殿前諸班以及馬步諸軍。殿前司和侍衛親軍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並稱為三衙,三者之中最核心的京都拱衛力量就是殿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