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春天裏(第6/6頁)

在目前,他們剛剛歸附,人心還不穩定的狀態下,是叫他們做到衣食住行可以自給自足好呢,還是叫他們把肚皮問題交給大明來負責好?

當然,這也是過渡階段的一種手段,這個階段他們的不均衡發展是對統治有利的,等到雙方的對立和隔閡漸漸消除的時候,中原也擁有了足夠的馬匹,供求關系就會改變,供過於求,馬匹銷路不暢,牧民自然就改以飼養牛羊為主了。

朱棣雖然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有些方面遠比夏潯想的透徹,但是夏潯的方法裏包含了許多後世的經驗和智慧,包括市場經濟的規律,夏潯分析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有些方法其目的之深遠,連朱棣看了都拍案叫絕,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來了。

現如今,遼東布政司以當初改造、遷置遼東部落的經驗,結合韃靼部落的特點,因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許多新的政策,對韃靼部落和牧民重新進行編組,指定了新的首領,劃定了遊牧範圍,並且在以物易物的交易中,轉化了一部分牧人從此專職以貿易為職業。

還有一部分完全失去了放牲資料的牧人做了農民和佃戶。另外一部分家中失去青壯勞力或主要生產資料的牧民,依照以前弱肉強食的草原生存原則,只能被人擄走,或者主動變成別人的奴隸,才能生存下去,現在則被遼東漸漸興起的工廠作坊招納為工人。

隨著遼東貿易的發展,許多人不滿足於將皮毛等粗加工特產直接販賣於關內了,因為那樣獲利太少,所以早就有人開始經營大的皮裘制作作坊,他們的成功,讓更多的人開了竅,他們開始覺得只是大量的買地,收取定額地租,或者辦大牧場,販賣牲畜營利,遠不及加工貿易賺來的錢直接而快速。

所以有些人早就開始轉型,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工廠和作坊,這樣的工廠最短缺的就是無產的、專以作工為業的勞動力,所以他們很樂意招攬這些無家可歸、無事可做的百姓成為自己的工人。這樣一來,草原上的人少了,草皮與水源的競爭不那麽激烈了,遼東布政司要安置繼續以遊牧為生的人也就容易了。

一如當年一樣,夏潯只把握大方向,具體的事情完全放手,哪怕在一些細節的處斷上他們會碰些釘子,夏潯也不會事先提醒,而是由著他們去碰,只要不出大亂子。很快,萬世域的遼東布政司在處理這個新的統治領地擴大了不止數倍的新遼東時,便得心應手、遊刃有余了。

欲速則不達,暫時只能做到這裏,消化是一個長期過程,至於把山西布政司、陜西布政司和北直隸向外擴張,甚至以大寧為中心,再劃出一個新的布政司,對韃靼進行徹底的分解,這就不是三年兩年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所以,現在該是他離開的時候了。

夏潯思緒悠悠,將韃靼和瓦剌的情況細細地捋了一遍,滿意地籲了口氣。

“嗯?停一下!那裏是怎麽回事?”

從思緒中醒來的夏潯無意中向窗外一望,立即叩窗叫人停車,隨即卷起了簾籠。

不遠處是一座不高的山峰,山峰上有一處峰燧,道路旁是一片灌木,這是山陽,灌木上的雪已化去,抽枝發芽,新綠一片。在灌木叢中有一條人工踏出的道路,道路通到半山腰上。半山腰處有一片沒有生長樹木的土地,此刻,那裏正堆起一個巨大的墳包,黑黃的新土,四周插著一些招魂幡,在山風中嘩啦啦地飄揚著。墳前,有許多軍人打扮的人頭紮孝帶,似乎正在舉行祭祀活動。

這要什麽人去世才要築起這麽大的墳塋,叫附近駐地的守軍都來祭典,夏潯不記得最近有什麽重要的軍中人物去世,所以要人問問。車隊停住了,一個侍衛順著那條小道跑上了半山腰,過了一會兒又急急返回,到了車前,低聲道:“國公,這裏是杏山驛駐地,赴韃靼調停的軍隊是從各個衛所抽調的,杏山驛駐軍也抽調了許多士兵,同不肯歸服的部落交戰。如今大軍回返,杏山驛將士將陣亡袍澤的屍體都帶了回來,共計七十九具,全都葬在這裏。”

夏潯的心微微一沉,沉默片刻,緩緩起身,正容道:“都隨我去,一同祭典陣亡將士英靈!”

墳冢前,一杯水酒自夏潯手中緩緩淋下,放下酒杯,夏潯又從激動得滿眼熱淚的杏山驛將士手中接過一炷香來,向那巨大的墳冢鄭重地拜了三拜,在心中默默祝禱:“保家衛國,難免犧牲。但是,這一次我們本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亡的!眾壯士英靈不遠,請聽夏潯一言,此番回去,我一定會為你們討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