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如有神助

朱棣大敗盛庸,盛庸退守德州,龜縮不出,平安和吳傑便也逃回真定,據城堅守,不肯出戰了。見此情景,朱棣又生一計,他命手下士卒四散出營,到處搜集糧草,做足了聲勢。逃難的百姓逃進真定城後,紛紛說起燕王糧草將盡,官兵各自離營去尋糧草的事,一時間眾口爍金。

平安和吳傑把幾個逃難的百姓叫進帳中仔細盤問一番,確認他們的身份無疑,不禁動了心思。這兩人自認本領、戰功和資歷都在盛庸之上,現在卻受盛庸轄制,心中頗為不服,極想立一樁大功勞,眼下燕王軍中既然缺糧,軍心士氣必然頹喪,又因各營官兵四處搜糧,營中必然空虛,二人便起了貪功的念頭。

二人先派探馬去探燕軍營中虛實,得到的消息果然如逃難百姓所說,二人大喜,立即領兵出城,奇襲燕王大營。朱棣的秘探早在監視吳傑和平安的動靜,一見二人中計,朱棣大喜,立即集結隊伍,迎面撲去,等到吳傑和平安發現中計,已經退不得了。

兩條腿如何跑得過四條腿?這時退卻無異於送死,吳傑果斷下令結陣自保,朱棣一見吳傑結的是四方陣,不禁大笑道:“吳傑用兵老成,擅守城,不擅野戰呐,四方陣四面受敵,豈能取勝?本以只消以兵馬攻其一隅,一隅敗,則其余自潰矣!”

於是朱棣三面佯攻,一面主攻,偏偏他軍中多騎卒,哪一面佯攻哪一面實攻可以依據敵營中變化隨時而變化,這一來吳傑防不勝防,戰了半日,大陣便被突破,殺到後來,只剩下平安一部兵馬還能勉強支撐。朱棣見平安在軍中立一望樓,從望樓上居高臨下隨時應變,便組織一隊死士,強行沖入平安軍中,也不戀戰,只是殺向望樓。

這一路鐵騎都是燕山三護衛中的精銳,悍不畏死,奮勇爭先,堪堪殺到望樓下面,平安無奈,只得棄了望樓上馬作戰,那望樓最終被這隊死士猛揮大斧硬生生砍倒,平安所部兵馬失去了“千裏眼”,最終也被燕軍狂潮所淹沒。

平安浴血廝殺,和吳傑逃回真定城去,再一點檢兵馬,結果比盛庸還慘,兩人只這一戰就或死或俘,折損了十萬兵馬。他二人原本是為了和盛庸爭功,不想卻有這番慘敗,不由得心中惶惶,不知該如何對皇上解說。

對坐良久,吳傑忽然說道:“盛庸做得,我們便做不得嗎?”

平安心中一動,試探地道:“侯爺是說?”

二人目光一碰,已是心有靈犀。

很快,又一封戰報送到京師。

戰報上說,又刮大風了。

這一次的風比盛庸碰到的風還要大,盛庸那一場風不過是塵沙漫天而已,這一次的風竟然是摧屋拔樹,猛烈的把軍中的望樓都硬生生吹倒了,以致朝廷兵馬大敗。

方孝孺、黃子澄又信了。

羅克敵又氣瘋了。

他橫下了一條心,暫且拋開燕王秘諜不管,全力造勢,開始倒黃運動。

他算是看明白了,那幾個廢物不下台,大明的天下早晚要易主。

朱棣兩番大勝,前番東昌之敗的陰霾一掃而空,士氣空前高漲。可是,吳傑、平安和盛庸據城堅守,任你如何罵陣誘兵,就是不肯出城野戰,弄得朱棣也無計可施了。就在這個時候,夏潯的人悄悄找到了朱棣的大營,看到夏潯派人送來的詳細情報,朱棣不禁仰天大笑!

※※※

沛縣隸屬徐州府,東靠微山湖、昭陽湖,與山東府的微山縣毗連。這裏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和發跡之地,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所在,相對於德州前線,這裏還是大後方,百姓們仍然安居樂業。

六月天氣,十分炎熱。

傍晚時分,小王莊的百姓們吃過了晚飯,紛紛攜妻帶子出來乘涼。老人在院子裏鋪開小桌子,沏上一壺粗茶,悠然地談天說地。年輕人則聚集到場院裏,席地而坐,說說笑笑。

忽然,一隊官兵策馬而來,浩浩蕩蕩,足有數千人的隊伍,而且都是騎兵。戰事雖未打到這裏,可是這裏的百姓已經見慣了軍隊,南來北往的,不斷有朝廷大軍經過,他們還能不熟悉?可是像這隊官兵這麽嚴整的軍容,他們還是頭一回見,不由得暗贊一聲威武。

這數千人的隊伍確實是百戰精兵,行伍隊列整齊、紀律森嚴,策馬馳去目不斜視,更不交頭接耳,哪怕是在炎熱的夏天,他們也是甲胄齊全,盡管汗流浹背,卻沒有一個人袒胸露腹,這樣的軍隊,才是威武之師、雄壯之師啊。

百姓們的嘖嘖贊嘆聲中,這支隊伍漸漸消失在夜色當中。

這支騎兵的將領是蔚州指揮使李遠,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原蔚州指揮使,因為燕王攻蔚州時,他已歸降了燕王。沛縣的百姓絕對沒有想到,這支隊伍竟然就是傳說中的燕王兵馬,朝廷大軍駐滿了沿途各處城阜關隘,燕王的兵怎麽可能可能出現在這兒?沛縣這地方還從來沒有燕王的兵馬打過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