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破局

十二月,燕王朱棣在北平重整隊伍,率北軍再度南征,進駐山東臨清、館陶、大名、汶上、濟寧一帶。盛庸則針鋒相對,率南軍於東昌(聊城)一帶布署防線,雙方有攻有防,進入了漫長的對峙階段。

與此同時,除了正面戰場,雙方也展開了一系列的間諜戰、情報戰以及外交戰。飛龍秘諜在京城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不斷為燕王造勢,燕王也公開派使者上書朝廷,重申只要朝廷誅除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一眾奸佞首惡,燕王就放棄南征,返回北平,仍然遵奉皇帝令諭,以此為自己南征之舉正名,一口咬死了他是在“靖難”。

朱允炆當然嚴辭拒絕,同時秣馬厲兵,準備徹底殲滅燕王勢力。南軍現在最缺的就是戰馬,蒙古草原上倒是有的是馬,可北元朝廷現在雖已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即韃靼和瓦刺,但是這兩個國家與大明朝廷都處於敵對狀態,不可能把戰馬售賣於大明,大明就把主意打到了朝鮮。

朝鮮的耽羅島(濟州島)原本是元朝政府的牧場,並有專門官員在此管理,元朝逃回草原後,朝鮮趕緊向大明請求接管此島。像雙嶼島那類的地方,因為孤懸於海外,不利於對百姓的統治都被朱元璋主動放棄,把百姓遷回了陸地,他還真沒把耽羅島放在眼裏,便一口答應了,不過從此在朝鮮國的歲貢裏面,就包括了五十匹戰馬。

這五十匹戰馬是歲貢,除此之外,朱元璋還經常向朝鮮征購馬匹,交付遼東都司使用。朝鮮不過是個山地島國,其實並不適宜養馬,一開始它還供給得起,可是在大明征召了數萬匹馬之後,朝鮮的好馬都被征光了,剩下一些劣馬,有的比驢子也大不了多少,弄得朝鮮的官員士大夫們也只能乘坐老病孱馬。

這一次朱允炆派人出使朝鮮,要求從朝鮮購入戰馬,朝鮮國王李芳遠一口答應,他實際上是篡位自立的,所以非常需要得到大明政府的承認以鞏固他的統治,對大明朝廷的旨意自然奉行不逾,他不但立即下令於全國範圍內征召馬匹,還公開宣布,支持大明皇帝討伐燕王的正義之戰。

一番折騰,不管小馬劣馬統統都要,最後七拼八湊,也沒湊夠朱允炆需要的數目,無奈之下,已經誇了海口的李芳遠咬咬牙,忍痛把耕牛也拿了出來充數。牛不能當坐騎,起碼還能運輜重。朝鮮是個山地國家,牛馬本來就少,這一下幾乎被搜刮一空。

牛馬沒了,換來的是大明用以購馬支付的絹、綢、布匹。堆積如山的綢緞布匹雖然漂亮卻不能當飯吃,反而激起了朝鮮一些官商追求奢華和利益的風氣,弄得李芳遠頭痛不已,只好把這些絲綢布匹轉賣給日本和琉球人。日本此時還沒有得到大明正式展開朝貢貿易的允許,國內上流社會想買奢侈品只能通過走私,如今朝鮮主動提出貿易,日本國自然求之不得。

於是,就出現了大明這邊打得歡實,反倒促進了朝鮮和日本之間的經濟貿易的怪事。

羅克敵得到朱允炆授命之後,動用錦衣衛的力量,倒也抓到過一些發布傳單、散布謠言的飛龍秘諜,可是這些人員只是最外層的小蝦米,他們根本掌握不到飛龍秘諜的核心機密,錦衣衛的刑法再了得,對根本不知道機密的人也沒有用武之地。

而夏潯這邊,以李景隆為突破口,從反對削藩或同情燕王的官員中不斷物色目標,進行拉攏、腐蝕、滲透,漸漸地,已經形成了一個極為嚴密和龐大的情報網絡。

朝廷方面,現在的內部鬥爭也同前線戰事一樣,變得日趨嚴重,各種勢力錯綜復雜。

削藩派如今分裂成了兩個集團,一個集團是以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為首的夫子派,一派以景清、卓敬、練子寧等人為首的少壯派。景清、卓敬、練子寧等削藩後起之秀同樣堅定地忠誠於建文皇帝,但是他們對方孝孺、黃子澄這些人的無能同樣深惡痛絕。

對外,他們主張嚴厲打擊燕王朱棣,絕不妥協。對內,他們則希望把方黃之流無能之輩拉下馬來,因為在他們看來,由這些無能之輩把持朝政,絕非國家之福,可惜的是,朱允炆最信任的仍然是方孝孺和黃子澄,他們的行動還不見什麽成效,只是進一步削弱了方黃之流的影響力罷了。

就在削藩派內部爭持不下的時候,原本薄弱到極點的另一個聲音響起來了。這個聲音的代表就是李景隆。李景隆也不知道是吃錯了什麽藥,突然跳出來,大肆抨擊方孝孺、黃子澄之流蠱惑聖意、離間皇親,是釀成皇室內戰的罪魁禍首,應該把他們繩之以法,與燕王議和。

原本,像茹瑺、郁新、高巍這些官員就是這種主張,但是他們缺少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在朝堂上的聲音非常微弱。李景隆的名聲雖然臭不可聞,可是作為曾經有希望取代中山王府成為武臣之首的李字世家,卻也擁有相當龐大的人脈和關系。附庸於曹國公府的這個利益集團,需要一個重新站起來的機會,哪怕這個機會是投機、是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