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三陽宮(第2/2頁)

貪墨糧儲,性質再惡劣也不會比某一位朝廷官員暗遣人員刺探監視其他朝廷大員更嚴重。但是起碼有了這個線索,他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專門盯緊了這些涉案的官員,在這緊要關頭,他們可能不想辦法自救嗎?

這一盯,還真讓他們盯出了問題。

……

武則天執拗地認為洪水不可能沖垮宮城,哪怕文武大臣、皇親國戚再三促請,太平公主和皇太子跪地相求,就是不願意離開洛陽城。

滿朝文武叫苦不叠,可皇帝不走,他們自然也不能走,但是如楊帆一般先把妻妾兒孫送出城去的卻是不計其數。

皇帝不走,上遊及洛陽地區負責治水的官員更是提心吊膽壓力重重。這些日子物價如何高漲早已不是問題了,宮裏每天收到的消息都是哪兒山體滑坡、哪兒發生了泥石流,哪兒橋梁被沖垮,哪兒沖沒農田溺殺了兵民……

每天報上來的都沒有好消息,洛水河邊一座寺廟被沖沒了,漕運渠道徹底失去了作用,運轉的舟船在滔滔洪水中根本不起作用。幸虧天津橋是前年剛剛重修的,石質的橋架和橋梁非常結實,要不然這座大橋怕也要被沖垮。

洛陽城裏,雖然官員們每天都到皇宮報到,實則朝會以及各衙的公務全都癱瘓了,根本無法在這種情況下署理公務。官員們每天到宮裏來,都是架著小舟或者淌水來的,其狼狽之狀難以言表,他們來是勸說皇帝離京的,可皇帝依舊我行我素。

這種局面,直到崇慶門垮塌,命婦院變成危樓才開始改變。近在咫尺的危險終於讓這位一意孤行的皇帝陛下意識到洪水似一只關不住的猛獸,就在她的身邊。於是在文武百官再次促請時,武則天終於答應移駕三陽宮。

三陽宮是武三思與武承嗣爭寵時,為武則天建造於嵩山腳下的,就在嵩陽縣境內。皇帝答應移駕,滿朝文武總算松了口氣,於是皇帝、皇太子、滿朝公卿、皇親國戚幾千號人在數萬兵馬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直奔嵩陽。

三陽宮建於石淙河畔,周圍二十裏,墻高丈八,內中殿堂樓閣、宮軒廊房俱備,奇巖怪石、清泉流水,離宮秘苑,別有洞天。

此番皇帝移駕三陽宮,羽林衛是扈從的主力部隊,千騎全體出動。方圓二十裏的三陽宮內,千騎是駐紮其中的唯一的一支武裝,武攸宜的羽林衛則在宮外設防。

楊帆一路跋涉,肩負著拱衛禦駕的最繁重任務。

安排住處是婉兒的事情,皇帝、皇太子、諸王、諸公主當然是住在三陽宮內,各宰相、尚書、侍郎也都分別安排了住處,許多隨員和普通官員就只能在三陽宮外的民居、寺院以及臨時搭建的帳篷裏安頓下來了。

婉兒很容易就把楊帆安排在了她的住處附近。這裏不是宮裏,臨時住所沒有人避忌太多,而且楊帆負責三陽宮防務,她則負責三陽宮內務,住的近一些也方便他們之間聯絡安排各種事情,不會有人產生懷疑。

如此優雅勝地,各處宮室之間有林木怪石、飛泉流瀑相間,本是情侶幽會的絕佳所在,可是楊帆拖泥帶水地剛剛趕到,又馬不停蹄地安排防務,只覺疲憊不堪,是以雖知婉兒就在他左近,還是先回了自己的住處。

這時候只怕皇帝那兒也沒來得及燒出熱水呢,楊帆這兒自然沒有熱水供應。不過初秋時節天氣不冷,楊帆從屋後提了幾桶清泉上來,沐浴梳洗一番,換了幹凈衣裳,躺到榻上歇了小半個時辰,精神體力這才恢復。

這時楊帆才想起婉兒住處就在自己屋舍後面的坡上,與自己近在咫尺,心中不由一動,忙從榻上起來,束冠系帶整理停當,舉步出了房間,沿山墻處一道青草茵茵的小徑向坡上走去。

楊帆走上山坡,看見一抹紅色飛檐挑於濃濃綠蔭之中,正欲舉步走去,身後忽然傳來一聲喊:“將軍!”

楊帆回轉身來,任威腳步匆匆地趕到他的身邊,悄悄遞過一只蠟封的竹筒,急聲道:“將軍,鄜州送來緊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