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真豬將軍!

武懿宗大兵壓境,奚王聞訊震恐不安。

他在伏擊孫萬榮之後,已經馬上寫下一封國書,派人上啟大周皇帝陛下,痛陳錯誤,說他是因為領地與契丹人近在咫尺,為了避免被契丹人攻擊,才不得不違心地向孫萬榮妥協,虛與委蛇,假意同盟。如今出兵幫助朝廷平叛,以明心跡,迄請天朝皇帝陛下洪恩寬恕。

但是順表遞出後還一直沒有信息,結果武懿宗作為周朝親王、皇帝的侄子、第四路討逆征北大元帥,如今親率兵馬逼近奚國邊境,奚王得知,自然認為是大周女皇不肯寬赦他,情急之下只得派人向突厥乞求保護。

突厥人劫掠了“老鷹嘴”之後,押著俘虜的契丹族人和無數的物資器仗返回突厥,因為這些俘虜和物資拖累,行走速度並不快,因此由穆恩押送這些俘虜和物資西返,契克比力和塞爾柱則率輕騎斷後。

這一來,他們走的就很慢了,奚王的信使很快就追上了他們。契克比力和塞爾柱一聽奚王願意歸附突厥,從此棄武周而改奉突厥為主,不由大喜過望,這可真是此番東征最大的收獲了,他們立即滿口答應,並且派人護送奚王的使節去見默啜。

契克比力聽說周軍壓境,意圖進侵奚族,還親自帶領兩萬精騎返回,進入奚族領地,與武懿宗陳兵對峙。

武懿宗先還狂妄不可一世,等他弄清對面的兵馬不是奚人,而是突厥人後,登時嚇得魂飛魄散,馬上撤兵退回幽州。

等他逃回幽州,眾將領和武攸宜才聽說他擅自出兵進攻奚族的事,這時欲待阻止已經晚了,奚人已經歸附突厥,整個饒樂都督府盡數變成了突厥國土,奚族十州子民盡數成了突厥的屬臣。

更糟糕的是,松漠都督府遠在饒樂都督府更北方,因為饒樂都督府歸附了突厥,武周朝廷沒有辦法飛越這片突厥領土去對松漠都督府施行統治,所以契丹六部等於也脫離了朝廷,未來也只有歸附突厥一途。

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一連串的變化之後,偏居東方一隅,與高麗一水之隔的靺鞨部落竟也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靺鞨族首領大祚榮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早已一統靺鞨諸部,他一直想稱王建國,只是迫於契丹強大,所以依附契丹,不敢稱王。契丹歸附於武周,他們歸附於契丹,也就相當於武周的屬臣了。

如今契丹六部形同散沙,無暇顧及他們,奚族則盡數歸附突厥,中原帝國被歸附突厥的奚族阻隔在外,也不能對他們形成威懾,大祚榮大喜過望,立即趁勢立國,自封為王,建立了振國(即渤海國)。

因為武懿宗的一樁愚蠢之舉,武周皇朝一舉失去了整個河北道南部的大片領土和其子民,還催生了一個渤海國,這實非始料所能及。武懿宗終於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他親赴武攸宜的中軍大帳負荊請罪,跪在地上號啕大哭。

武攸宜雖然被他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根本無可挽回,如果事情傳開,整個武氏家族都要遭到攻訐。無奈之下,武攸宜只得把婁師德、李多祚、沙咤忠義等大將全部請來,軟硬兼施地要他們封口。

雖然此事根本不可能全部隱瞞住,但是只要官方沒有消息確認,民間縱然有些議論,又能持續多久呢?

婁師德等人常年戍守邊防,與敵寸土必爭,為了領土、為了人口,和吐蕃、突厥等強敵打了一輩子仗,流了一輩子血,眼見武懿宗如此混賬,他們真恨不得把這個混蛋千刀萬剮,方消心頭之恨。

然而,這天下是武家的,女皇對武家的偏袒盡人皆知,這件事告上朝廷,武懿宗也不會被處死,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最大的可能就是把他發配到地方做一州刺史,禍害幾年百姓,等風平浪靜了再回京師。

可他們呢?

他們將從此成為武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再也不得安寧。

無奈之下,幾員老將不約而同地保持了沉默。

武攸宜安撫住了幾員將領,將這一連串事件的起因盡可能地遮掩起來,但他並不敢欺瞞武則天,他在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間一直保持中立,直接依附著當今皇帝,豈敢有所隱瞞。所以事情辦妥以後,他就把經過寫成密奏,派人快馬送往了京城。

楊帆此時正一路南下,根本不知道北方發生了劇變,因為武懿宗的處理不慎,祖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打下的大片江山已然淪喪。

日趕夜趕,當春風剛剛吹透洛陽城,滿城楊絮飛揚的時候,他終於回來了。

楊帆的車子從洛陽北城的安喜門駛進去,一路穿行各坊,一直出了玉雞坊,來到洛水河畔,這才折向西面,沿著河堤柳岸趕向天津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