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規矩於她如狗屁(第2/2頁)

……

申國公府裏的會議還在繼續。

他們所議論的事情,與太平公主剛剛聽到的消息是同一件事:“朝廷將有大量的官職空缺!”

打擊禦史台的一班酷吏?

張柬之的心胸和抱負豈止於這麽一點。

張柬之,那也是世家後裔,他是漢初三傑的留侯張良後人。

張良的父祖在戰國時期就曾擔任過五代韓國相國,張良為漢室江山立下不世之功後,其子嗣承父祖余蔭,日益壯大,自漢朝到唐朝,張良後裔中出任宰相或相當於宰相級別的官員有二十多人。張家,從戰國到如今,乃至以後,始終是一個宰相世家。結果傳下的後人中竟然有十派支脈擁有郡望。

張柬之就出身於十大擁有郡望的支脈後裔中的襄陽張氏。別看張柬之把酷吏之害說得那麽嚴重,但是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手段並不是長遠之計,所以張柬之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整治這一班酷吏。

你今日費盡周折除去一個禦史台,明日只要皇帝覺得需要,她就可以在旦夕之間再重建一個禦史台,皇帝永遠不缺“人才”,她需要什麽人才,哪怕已經把朝裏的殺個精光,也能從民間馬上再搜羅一批。

在張柬之這個堅定的保李派官員心中,武則天是篡位之君,心虛之下,唯重酷吏,酷吏之害永遠不可能消除,想讓天下太平,唯有還政於李氏。要實現他的個人抱負,位極人臣、青史留名,重振祖先聲望,也只有立下保李復位這樣的大功。

禦史台意圖“養匪自重”,在南方炮制叛亂以及楊帆趕去制止,這些事情固然不在他們的計劃和預料之中,但是也正因為他們早有志向,才會想到利用此事的影響並擴大此事的影響,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計劃果然成功了。

武則天奪取帝位之後,為了江山穩固,對那些並無威脅的邊州鎮守從未觸動過,而沒有被她觸動的人,恰恰是些碌碌無為之人,似黑齒常之那等真正有威望、有能力的將領和官員反而被她防患於未然,一一剪除了。

如今她的江山已經穩定,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武則天確實想趁此機會對這些地方做一下清理,把那些把持其位、不謀其政的庸官裁撤一番。而這,正合那些世家之意。

世家勢力無孔不入,除了他們本家的子侄後裔,還有被他們通過聯姻、栽培、扶持等各種手段拉攏到自家勢力中的人,這些人遍布朝野,做皇帝的總不可能舍棄天下所有大姓統統不用吧。

武則天雖然打壓世家,可是就連她身邊的宰相們,往祖輩裏一查,十之六七也是世家後人,更不要說更低一層的衙門裏充斥著多少世家子弟了。只不過,武則天的打壓政策還是卓見成效的,那些世家不想捧一個女子為帝,與之作對的後果就是難以向高層滲透更多的力量。

這次事件,給了他們一個絕佳的機會,既然自上而下成效甚微,他們便想自下而上地進行,從外線滲透,曲線迂回。憑著他們無處不在的人脈和關系,只要能讓子侄順利地入仕做官,他們就有把握在幾年之內,讓這些在邊州為官的子侄通過升遷或平調,漸漸向中樞靠攏。

這個龐大的計劃一旦成功,要實現他們的目標和理想就容易得多。但是天下並非只有山東貴族這一支勢力,如果他們擁有可以左右這一切的力量,早就可以決定皇帝的興廢了,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武承嗣、武三思分別統領的武氏集團、太平公主的李氏集團、張易之和張昌宗的面首集團,乃至山東貴族集團、關隴貴族集團,還有一些手握大權的庶族大臣也想趁此機會擴充自己的實力。

這份大蛋糕,人人都想分,好處又豈能盡入山東貴族之手。

眼下這次會議,就是日漸衰微的關隴貴族們所進行的一次垂死掙紮。

剛剛以螃蟹作喻的河東柳氏家主說完了話,見眾人默默無語,便瞟了一眼那個坐於第六席、容顏清秀的青年,開口問道:“獨孤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