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端初現(第2/7頁)

楊淩微笑道:“第一件事好辦,草原只有馬、牛、羊,他們沒有茶葉、布料,不會冶煉金屬,缺少五谷雜糧,他們倚賴於我們的東西太多了。以前朝廷把這些作為控制塞北、西域部族的手段,現在從西域的發展來看,還不如敞開了任由民眾做生意,他們的生活中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漢人的產品,這才能真的離不開我們。第二件事就難一些,關外適宜發展農耕的土地主要在東部,這裏現在是大明的衛所和漢民、女真人、朵顏三衛蒙古人三分天下,然而我並不想把這裏交給他們,還要想辦法讓他們離開這裏,加速朝廷對東北的控制力。奴兒子都司再到遼東都指揮使司,一直到關內,綿延數千裏地,各個衛所被朵顏三衛的部落和女真人隔斷的七零八落,彼此不能互援,大明的驛站交通也極受影響。只要朵顏三衛離開這裏,大明北上的通道就會變的異常順暢,用上幾十年功夫,女真人就會完全漢化,關外將不再是關外,長城將不再是邊界,天子所守的京師將變成大明的中堂花園而不是一道隨時有強敵覬覦的門戶。”

成綺韻托著下巴,癡迷地望著他神采飛揚的樣子,微笑道:“你想的雖好,朵顏三衛肯聽從你的指揮麽?要他們搬離居住了上百年的地方,很難啊。”

“一點不難!他們局縮於一隅,始終無法同韃靼和瓦剌抗衡,一旦消滅了伯顏、火篩和亦不剌,廣大的草原牧場就是他們的領地,偏於東方一隅,他們是無法控制這麽多部落的,朵顏三衛的領導核心出於他自己的利益需要也必然需要遷往草原腹地的。遷往哪裏最好呢?斡難河是草原上最偉大的英雄成吉思汗發跡的地方,是蒙古人眼中的聖地。如果作為他們的盟友,技巧地向他們建議遷往斡難河,我想銀琦女王不會拒絕吧。”

楊淩笑吟吟地道:“那一片流域水草豐美,沿河地區適宜農耕,具備建立固定城市的基礎。教授他們種植莊稼,有了穩定的收成,族人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種田、放牧,隨之就會其他的行當,城市也就真正建立起來了。不要小看了這件事的意義,農耕和固定的城市,是把他們真正引向文明,同我們和平共處的基礎。”

楊淩望向帳外,遠處,正有一個牧民穿著色彩鮮艷的袍子,騎著馬兒向著朵顏女王的營帳處馳去。楊淩指著他道:“你看,他腳下那馬鐙,小小的一件東西,根本就不起眼。可是就是它的出現,讓馬背上的民族從它發明時起直到現在,都是任何國家不敢小覷的可怕武力。自漢唐以來,中原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有多少次受到北方民族的影響?成吉思汗的大帝國橫掃西方,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格局,使無數個國家覆滅、誕生,整個世界都因它而變,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偉大的帝王能對歷史在這麽巨大、長遠的影響。如果沒有它的發明,那麽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你能想像現在的天下是什麽模樣嗎?”

成綺韻聽的悠然神往,從來沒有人去想過馬背民族的強大、整個天下的演變和一個小小的馬鐙的出現有這樣必然的關系和長遠的影響。他的想法很離奇,卻又讓人不得不信服。

楊淩道:“所以,有時候做事,你不必種種條件都得具備,各個方面都得想到。既便你想到了,憑你一已之力也未必做得到。如果你想坐等所有的條件都具備,那麽就永遠不會出現那些必需的條件。只需要一兩個方面、一兩個條件就可以了,它自然可以催化碰撞出種種變化。就像一只馬鐙的出現,改變了某個本來微不足道的民族的力量,從而改變了世界,產生的影響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種族的關系等等方面。我在江南開海通商、引進新式作物加強農耕,那也只是一只馬鐙而已,僅靠它,當然不能就此改變整個大明的國運,可是因之而來的是它帶來的涉及經濟、文化、技術、制度、思想,各個方面會鏈式產生的變化。”

成綺韻聽的似懂非懂,她有些不太明白楊淩所說出的詞匯,可是心裏又分明聽懂了他所說的意思,細細品味一番,她不能不佩服楊淩所思所想的透澈。

楊淩將一口鮮嫩可口,還帶著點血絲的烤羊排遞進嘴裏,微笑道:“我賣給他們各種漢人的商品,讓他們接受漢人的生活習慣。我讓漢人的雜居和同化,讓他們接受漢人的思想和文化,我用農耕和城市讓他們漸漸遠離他們原來的生活,脫韁的野馬,就會變成一匹溫馴的……”

楊淩笑而不語了,成綺韻嬌俏地白了他一眼道:“韻兒絞盡腦汁,不過是想幹掉人家幾個人,而大人,卻想著‘消滅’人家整個民族,也不知是誰更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