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運籌(第4/6頁)

想起騎馬,彭小恙就心有余悸:“早知如此,我就不陪阿德妮去德州了,都是女人惹的禍……都是炮仗惹的禍!”

他抱著旗杆,用指甲吱吱地撓著,悵然望著遠方的森林,一臉幽怨。

※※※

“這人四處找活兒幹,卻沒聽說過官助自願移民的事兒,看來官府還得加緊向百姓們宣揚一下才是。”清矍老者撚須微笑道,此人正是致仕而未還鄉的李東陽李大學士。

青衣公子楊淩呵呵笑道:“流民居無定所,有些人知道消息總是晚些,除了官府,車船店腳牙,各個地方都安排了人宣傳,今日沒遇到我,這人早晚也會聽到風聲的。”

李東陽點點頭,眉頭微微一蹙道:“移民建業,是一件需要長期執行、見效緩慢、成果卓著而穩定的事,涉及軍、政、經、文各個方面,對應的措施要隨著移民們遇到的問題,及時制定相關的政策予以解決,短時期內,倒不會有什麽問題。當務之急,還是流匪作亂的事啊,趙燧氣勢洶洶地進了山西,卻擺出一副要做山大王的樣子,按兵不動,居然開起了山田,我看此人志向不小。劉六劉七和楊虎合兵一處,出山東,進河南,下湖廣,再入南直隸,一路行去還是流匪山賊的作派,他們現在約有五萬兵馬,這五萬兵,都是千軍萬馬中錘煉出來的,戰力較之楊虎一路十萬大軍時還要強上幾分。現在朝廷實行各負其責、各守其地的原則,不給他們可乘之機,他們雖然沒有地方可以建立穩定的據點,不過這麽流竄下去,不知還要有多少百姓遭殃。他們一入中原,可供他們回旋的余地就大了,朝廷追擊的兵馬想聚而殲之,大不易呀。”

楊淩點點道:“大人說的是,我也想一舉殲之,可是他避不決戰,那就不是我們想戰就戰的了。不過他們的軍隊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兵出於兩處而兵力相當,將出於兩門而將領相當,這就注定他們只能是合作關系,而不能真正擰成一股繩兒。他們東奔西走,以戰養戰,一開始還能出其不意,在朝廷來不及反應時起些作用,現在匪兵所至之處,地方堅壁清野,屯兵自守,追兵不離不舍,追逐不休,沒有一支軍隊能不做休整,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他們敗亡之期不遠了。”

楊淩見李東陽眉宇間還有憂色,便寬慰道:“這樣漫無目的的流動戰,打的是實力,不是靠一個兩個名將就能解決問題的,因為他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就無從揣測他們可能的動向予以圍堵,而且戰場消息瞬息萬變,只能依靠臨戰官兵自行發揮了。”

楊淩出了會神,拿起茶碗喝了口茶,籲道:“他們在江南,趙燧在山西,目前看趙燧最安分,我卻覺得他對朝廷的威脅要遠大於楊虎、劉六,我想找機會去山西,對趙燧以兵圍、以恩撫,如能化幹戈為玉帛,那是最好不過了。”

李東陽贊同道:“嗯!伯顏猛可千裏奔襲青海湖,斬了加思布的頭顱,將他的部族重置於自己轄下。一些不屬於大明的遊牧部落雖然在青海駐足,在那裏繁衍生息,但是他們沒有明確的政權,朝廷對青海現在是鞭長莫及,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了。然後伯顏猛可不同,伯顏占了青海,就有可能斷了哈密衛的退路,北邊呢,是瓦剌和火篩的地盤,他們也不會坐視伯顏在自己的心腹之地待下去,一旦他們揮兵南下殺入青海,哈密衛就得牽連其中,同時危及甘肅和四種,到那時朝廷不想動兵也得動。現在局勢很危妙呀,山西地處邊境,是朝廷西北之門戶,有拱衛京師之責,解決了這裏的後顧之憂,朝廷才有可能兵發青海湖。”

楊淩面色凝重起來:“我也是這個意思,趙燧若識相,那是功德無量的事,封他個大官兒也無妨。如果他不肯甘休,無論如何也得把他趕出山西,在那裏建立根據地絕對不行。中原合圍之勢正在慢慢築就逐步收網中,到時把他趕進去,和楊虎一塊兒收拾!”

白面無須的老頭兒就是魏公公,兩人說的東西他實在插不上嘴,於是一直矗在那兒當聾子的耳朵,這時聽見楊淩豪語,才趁機插了一句,鼓掌稱善道:“國公爺神機妙算,決勝千裏,那幾個跳梁小醜一定不是您的對手的。”

楊淩淡淡一笑道:“這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青海突然出了這件事,我會專心對付劉六楊虎。趙燧想在山西喘氣兒,那就暫且由他喘去,朝廷也累了,也需要喘口氣歇一歇呀。可現在不行了,青海若失,甘肅西北狹長通道馬上就能被切斷,哈密將永無收回的希望。哈密是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順利經營南洋諸國,滿剌加不容有失,要順利經營西域諸國,這哈密同樣是不能有失。一旦整個西域連成一片,我大明丟失的大片土地很難再拿回來,而且從此與西域隔絕。‘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區再沒有收復的希望,這裏將成為蠻人最穩固的前沿,他們可以隨時由這裏向大明進兵,攻擊大明腹地……魏公公,遠在數千裏外的青海局勢,實比中原腹地的劉六之亂要嚴重百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