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刀下證菩提(第6/7頁)

待情形摸的明白,鄢高才等人便攜禮物登門,對這些和都掌蠻人關系較好的郎中、皮匠、裁縫和其他氏族的酋長、以及蠻族的溫良百姓逐一拜訪,一邊大談官兵威勢,尤其將主帥楊淩在各地立下的戰功又誇大了十倍,反復灌輸給這些人聽,勸他們進山說服關系相好的朋友、親人出山投降。

這些村民有些一輩子就沒離開過家門方圓十裏的範圍,大字一個不識,見識更是完全談不上,只聽的目瞪口呆,待衙門的人一走,就算戶主不說,老婆孩子也早把官府說的話繪聲繪色,添油加醋地說給村民們聽,經過反復加工錘煉,村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都掌蠻這次一定是要敗了。人家朝廷大軍的主帥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乃是諸葛孔明轉世,要不然咋敢領著五萬人就敢攻打都都寨呢?什麽?前些日子咋打了敗仗?那是因為楊欽差還沒來呢,孔明先生沒來之前,蜀軍也一樣老打敗仗!

於是,鄢高才等人撒下的病毒產生了各種本地化變種版本,傳到後來,連山精木魈都跑到楊淩的傳說中客串去了,可別小看了這種謠言,放在現代,在偏遠的農村,這種神神鬼鬼的傳說還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更遑論那時的都掌蠻山區了。

這一來附近村寨中敢於暗中搗亂的少了,公開支持的多了,聲勢輿論傳進山去,或多或少地影響了都掌蠻部落,同時也堅定了山外諸鎮諸村對於朝廷的信心。

這個時候,鄢高才等人開始專門拜訪那些蠻人山寨頭人們有種種密切關系的百姓了,有了以上心理攻勢的基礎,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嚇之以威、誘之心利、封之以官,這些人紛紛中彈,“犧牲”在鄢高才等鼓舌如簧的官吏們手中。

官吏們留下絲綢財帛,各色禮物,客客氣氣地告辭離去。他們前腳剛剛出了籬笆門,這些百姓就扛包背簍,跟趕集似的進山串門子、走親戚了。

上兵伐謀,這些人爭先恐後跑進山去招降許願,不管成不成的,都起到了離間、分化、瓦解的作用,使各山寨之間彼此不相信任,甚至產生內亂。

都都寨山高林密,處處險要,就是倚仗這些部落間合縱如一的配合協同,才打的官兵屢屢大敗,如果他們之間起了嫌隙,待至大火燒山之時,官兵就能趁亂取利,一鼓殲之,盡除後患了。

大都都山蠻人頭領阿黑很快發現了這種異動,他立即下令所有山寨禁止親友探山,違者一律處死,又經過查問,知道野雞寨寨主瓦九曾當眾發過牢騷,埋怨是阿氏大族長太過囂張,擄掠州縣,才給都都寨惹來大麻煩,便假意請他上大都都山喝酒,然後一刀砍了他的腦袋,派了自己的侄子阿桂去接管野雞寨,這才暫時穩住了局面。

但是此時人心浮動,一經動搖很難安定下來,蠻人又不擅穩定軍心,只知以酷嚴的族規嚴懲不貸,反而激起了一些族人的暗暗反對,趁夜偷偷溜出山去的人越來越多。

阿黑無奈,只好全力收縮各寨兵馬,棄了許多寨子,將兵力全部陳設於都都山五大峰之間和前後險要山隘,以求倚仗天險,和明軍持久作戰,直至把官兵拖垮,那時這裏便又是他阿氏稱王了。

李森軍中這段時間也在大整頓,這段時間作戰有功者獎、有勇者賞、有傷者撫、有亡者恤,而軍中確有少部分畏戰怕死,每次作戰都畏縮於後虛張聲勢,根本怯於交鋒的老兵油子,被憤憤不平的士卒指認出來,一經確定立即斬首。

賞罰分明,使軍隊士氣軍心,雖經挫敗而不散。這段期間,官兵探察了都都寨附近地形,對於有可能導致火勢蔓延的地區進行了處理,有的借助沼澤、山脊等天然地形簡單處理進行隔蔽,有的林木過密,連綿不斷的就在中間破開一道數十丈的隔離帶,同時駐兵看守。一切準備就緒,大戰在即了。

楊淩周圍皆是戎裝整齊的將領,一個個凝神聽著他詳細的作戰部署,楊淩對各部需要執行的任務部署完畢,說道:“此次分兵合圍,務求一戰而畢。叛匪所仗者,天地之險,火勢一起,天險不足為憑,但山中還有沼澤、溪流,山洞地穴,而且有些山嶺不生寸草,蠻人熟識地形,必會避險自救,同時反撲,所以各部仍不可大意。”

他點了點都都寨的沙盤,說道:“此次作戰,正面猛攻、佯攻,兩翼配合逼近,主攻方向在五都都,由本官親自督進,先易後難,最後再取大都都山。”

焦貴吃驚地道:“大人,五都都山是阿黑胞弟阿當嚴守,山下有道蛤蟆嶺,那山盤旋聳峙,如蛤蟆蹲伏,山是磐石堆壘而成的險峰,孤山峭壁間,還有一道山瀑如練,奇險無比,我們數次攻山,都沒有選擇那裏,便是為此。蛤蟆嶺不畏火攻,要取下來唯有硬攻一途,太過兇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