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刀下證菩提(第5/7頁)

鄢高才起身深施一禮,慷慨激昂地道:“大人對下官有知遇之恩,下官對大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請大人一定要聽聽我這一番肺腑之言。大人啊,下官以為,只有不在其位、不負其責的人,才會冷眼旁觀,輕描淡寫地大談慈悲,故示他的寬宏大方,這種清談閑人的鬼話,純屬放閑屁、放狗屁,大大的臭狗屁!”

鄢高才臉孔漲紅,也不知是不是想起了為官任上飽受壓制限制,讓他寸步難行,官面上又道貌岸然時時督促他勤政愛民、多出政績的言官老大人們。

他憤憤然地揚手道:“但身負其責的人,卻要通盤考慮,不但要慮及一地,還要縱觀全局。不但要慮及一時,還要慮及長遠。人說旁觀者清,我說是旁觀者輕,一身輕松,不負其責,講話只憑一時好惡喜怒。

大人是行道者,道路是難行易行,是有坑有石,自然心中有數,何必在乎路旁閑人談辭?竊以為,國家大政,能以仁行寬政安撫的,當施行仁政,其次莫如猛。

人人都知道火炙膚痛,所以人人自幼就怕火,知道避火防火,小心不去玩火,所以燒死的人就不多。

水性懦弱溫和,人人都覺得綠水溫柔,可愛可近,偏偏死在水中的人就多了。

寬大未必是善事,有時施以嚴政,正是為了更大範圍的寬大、更加久遠的寬大,大人!”

楊淩霍然一驚:亂世用重典,記得那一朝開國之初,禁煙禁妓禁匪,雷厲風行,亦是重典,其中未嘗沒有罪不致死的,可是這種重典錯了麽?沒有!若非如此,怎能迅速做到宇內一清,國家安定?

婦人之仁,得到的只是自己個人的贊譽,綏靖軟弱,只會留下無窮的隱患,帶給更多百姓無盡的痛苦,甚至醞釀出更大的禍患。

他霍地站起身來,走到帳口擡頭望著陰沉沉的天空,天上無星無月,風已起了,盤旋著,眼看大雨將來,楊淩的雙手漸漸緊攥起來。

鄢高才走到他身後,兜頭一揖道:“君子為國,務強其根本,振其綱紀,厚集而拊循之,勿使有釁。若有禍亂,乘其微細,當急撲滅之,雖手段狠厲而不惜,否則禍患滋蔓,延及深廣,為小善而釀大惡。”

楊淩聽了,良久良久,忽地舉手緩緩一招,輕聲道:“就算是漫天甘霖,也要伴著雷霆落下,是這個理兒嗎?”

鄢高才喜動顏色,應聲答道:“正是,手執修羅刀,法場證菩提!”

“好!”楊淩眉尖一挑,斷然道:“好!老天既要我來做這個劊子手,我便手提屠刀,站在法場,來求證這菩提大道吧。”

恰在此時,一道電光閃了兩閃,隨後殷殷沉雷從天際滾滾壓來,如同戰鼓陣陣,風亦蕭蕭旋旋。

鄢高才撫掌笑道:“心中有佛雷霆手,怒目金剛菩薩道。我佛有觀音渡世,亦有不動明王的萬鈞雷霆。大人這一道霹靂,也是大慈悲!”

“哢嚓嚓!”又是一聲撼天雷,久旱甘霖終於滂沱而下……

※※※

官兵的攻勢停止了。

連著三天大雨,都都寨內泥濘難行,濕滑處處,原來的潺潺小溪,更是變成了怒吼的水牛。這種險惡的天氣,縱是本地的山民,輕易也不出外行走,一個不小心,就難免要墜入峽谷、陷入泥沼,或被突然改道的洪水卷走。

所以蠻人幾乎連警衛也不必派,根本不必擔心會有明軍進山圍剿。

利用這三天時間,楊淩足不出戶,和封大人、二王子、鄢高才等人,又召集了李森、李澤、焦貴等參戰將領,回顧十多天來種種失敗的戰策,分析各處山寨攻守之勢的優劣,商討應對的辦法。

三日之後,雨住風停,艷陽當空,明軍也開始行動了。

一隊隊官兵繞山行走,開始在各處出入都都寨的要隘口外駐兵設寨,築墻築堡,作出要長期圍困的姿態。同時,鄢高才和本地縣治衙門的官員、衙役,並動員一些士紳、讀書人,向附近村寨各族百姓宣傳蠻人欺壓良善、為禍地方,不循王法的種種罪行。

這裏是都掌蠻的大本營,同其他諸縣還有不同。這些村民在本地都是弱勢一族,平時飽受欺壓,既不敢言也不敢怒,對官府的宣傳自然人心所向,深深贊同。

只是他們畢竟居此多年,擔心朝廷這一次最終又會不了了之,到時蠻人出山報復,受苦的還是他們。所以除了一小部分無家無業、無所顧忌的百姓敢公開站出來,大部分百姓仍在觀望當中,不過明裏暗裏,對於官兵的幫助,卻多了起來。

柳彪也率人秘密趕到都都寨,一邊派出小股精明探馬,進山探察暴雨山洪後的道路、山寨情形,同時走訪附近村落,打聽與都掌蠻人關系密切的人,和留在山外的都掌蠻人中,對官府比較順從、和善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