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洞房洞房

楊淩送走了那位馮什麽貢財神,站在中堂裏還發了半天愣:老天真是太眷顧我了,這真是運氣來了城墻都擋不住,竟然憑空送來這麽一位天生的商業奇才,要不是這年代商賈是賤民,恐怕於永早已棄官從商了吧?

楊淩想的的確沒有於永那般長遠,但是於永提供了這個創意,規劃了這麽遠大的藍圖,卻誘發他想到了比於永的建議更高的目標。

於永說得不錯,只要假以時日,利用內廠的權力和便利,的確可以財源滾滾,同時建立一張無孔不入的龐大情報網,但是更深遠的意義是:如果真的建立起那麽龐大便利的交通網絡,把全國的資源調動起來,急需這些物資的地區就可以迅速發展起來,而提供資源的地區,由於流通的便利,在慢慢失去純靠提供原料牟取暴利的優勢時,百姓便會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自發的去謀求更大的、更好的創利手段。

商業的發展對於工業的促進作用是最大的,憑著交通帶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它將在不知不覺間推動整個大明工業化的進程。

這個過程不是一時一日可以見效的,但是它在緩慢的進行過程中卻能產生巨大的力量,當它和大多數上位者的利益掛起鉤來時,那麽現有政治體制阻礙經濟發展的部分將毫無懸念地被改變,就算是皇帝那時也無法阻止這個潮流。

自己曾經夢想過的理想豈不是可以實現了麽?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誰能想得到在目前環境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改革將從一家車馬行開始?

當整個統治階級成為新式經濟的最大受益者,當他們體會到其中的甜頭時……他們還會成為歷史的絆腳石麽?還是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積極力量?

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總是有一群原本的精英最後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墮落成阻礙社會進步的障礙,所以那些道學觀念太重的人可以暫時拋在一邊,如果自己先一步能把重利甚於重名的皇親國戚、豪紳名流都拉下水加入經商開工廠的大軍,那麽……這些皇親國戚將影響多少人?這些豪紳名流家族有多少子侄是從政從軍當官兒的,在他們家族的潛移默化之下……楊淩想到這裏心中一陣興奮,這些事當然不是那麽快就可以辦到的,就是要把內廠建成全國最大的流通集團也不是一年半載可以完成的事。

但是楊淩知道,如果有他這個知道明確發展方向的人來推動,那麽一年搞交通、三年“腐蝕拉攏”,十年後朝野上下就會形成一個新的權力集團,足以和因循守舊的勢力相抗衡。

而且那時這股力量已不是任何人可以將它消滅的,隨著時間的發展,它的先進一面必然使它獲得越來越大的權力優勢,歷史,將因此而改變。

可是……要是沒有自己呢?楊淩慢慢踱到花壇旁坐下,幾只忙碌的蜜蜂正在花蕊上蠕動著,楊淩茫然瞧了半晌,眼神漸漸明亮起來:花開花落自有規律,歷史發展何嘗沒有它的規律?

歷史即便沒有他的存在,該出現的東西還是會露出它的萌芽,自己不是發明者,而是提前把這個本已存在的規律去發現出來罷了。只要自己在有生之日盡最大的力量去推動它的發展,就等於在歷史原本的發展規跡上插上了一只新的方向標,開拓了新的一條路,在守舊的官僚勢力中埋下了一顆觀念迥然不同的種子,就算沒有自己這個先知在這裏,利之所至,也會有人繼續走下去,沿著它的自然規律走下去。直至它匯聚成不可阻擋的龐大洪流。

而由於他的出現,這個過程將會提前,將會更快。楊淩可以想像得出,因為他的出現,大明這艘龐然巨艦的航軌將出出現一點點改變,那改變是那麽微不足道,但是就是這一點撥轉,巨艦的舵將使它的航向發生巨大的變化。

差之毫厘,可以謬之千裏,當這艘巨艦再駛過數十年的歷史長河後,它將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想到這裏,個人的恩怨得失已被楊淩拋到腦後,他知道,以一個人的力量,樹敵於天下,根本無法完成這一目的。這塊蛋糕他楊淩吃不下、內廠吃不下,那就要聯絡一切可能的力量參予進來。

東廠、西廠、錦衣衛是比朝廷官員更易接受這種觀念的權力集團,如果把它們拉到自己一邊,三廠一衛聯手,就足以和文官集團相抗衡了,何況文官集團也未必全是老朽愚昧。

要團結三廠一衛,就得先打再拉,至少王嶽、範亭那樣的人是不可能理解他這種想法的,也不可能接受這種觀念,這些人必須要打壓下去,換上一批“唯利是圖”的人來,大明現在不缺自得自滿的才子,就缺充滿野心的人才,要改變歷史,他們將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