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糊塗應對(第2/3頁)

“唔……”弘治微微頷首,若有所思。他當初接到劉瑾快馬傳報,得知前方損兵折將,大怒之下立即下詔命錦衣衛將何參將遞解進京議罪。

自古官場都是墻倒眾人推,在朝中為官的人更是以揣摩聖意為第一要義,皇上要懲治一個人,他們都是絞盡了心思想著怎麽替這個人羅織罪名,讓皇帝懲治得更理直氣壯,品德高尚些的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又有幾人肯說出實情為他說項。

楊淩所述這些事情,弘治還是第一次聽說,所以心中頓時意動,他一直遺憾自己沒有才能像太祖、成祖那樣揚鞭塞外,讓韃虜望風而逃。但作為大明天子,他還是希望自己至少可以讓韃虜不敢輕易侵犯,不致讓大明的百姓為蠻夷蹂躪。

一個何參將是否懲治問題並不大,但若是因為禦下太嚴,讓邊軍此後做戰畏首畏尾,實非他心中所願。

看來此次喧囂京師的“議罪”風波可以就此平息了,弘治心中暗暗盤算著,已有了主意,面上卻不置可否地呵呵一笑,又問道:“兵部王守仁上了一個折子,對你提到的練兵之道甚為推崇呀,今日你且暢所欲言,讓朕看看有何獨到之處。”

楊淩有點兒郁悶,侍讀到底是幹什麽的呀?難道不是你兒子的伴讀麽?怎麽好像請先生似的,還要先考試不成?他卻不知,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多的是,他若有心考較一個人的本事,便是有了惜才重用的念頭,若是有個熟習官場規矩的官兒,這時還不振奮精神,恨不得十八般武藝全拿出來現上一現,討皇帝的歡心。

楊淩想了想,就自己所看到的一些情形,結合後世軍隊的情況,對比著說道:“萬歲,臣觀軍中將領,能力參差不齊,雖有驍勇的將軍,卻多只重視個人武功,於治軍並無所長。而且,如今之世,重道輕器,重文輕武,百戰軍功不及一篇錦繡文章,能文能武者大多棄武而就文,更是良將難求。再者,軍中號令不一,武器甲胄不一,糧草供應不一,平時訓練極少,縱有戰力也難以發揮,臣在雞鳴,常見軍中操演,一時間旗幟鮮明,衣著耀眼,刀槍奪目、鑼鼓喧天,看起來軍威雄壯。但大量時間卻都是用在這些陣形演練上,只重外表不重實效,實無多大用處。如果軍中每日的演練哪怕只抽出一點時間用於野戰演習,新兵才能成為老兵,老兵才能成為精兵,就以我大明軍隊配備的火器來說,實是一件難得的利器,若用得好,韃虜不堪一擊,可兵器再好,也得人來使用,但是現在的兵士,會用火器的已是難得,更別談精擅了,所以臣以為實戰練兵才是最有效的強軍之道。”

弘治的臉色微微沉了下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弊病他不是不知道,但分兵制權,是帝王牢牢把持君權的重耍手段,若是由得將領牢牢控制軍隊,時時操練演習,豈不是授權柄與他人?

楊淩窺見弘治臉色,心知糟了,自古做帝王的最擔心的就是篡位奪權,自己所說的豈不正是他所忌憚的?楊淩連忙道:“故此臣以為,可挑選良將為教授專司練兵,以千人為團,訓練主動作戰、臨敵應變的能力,而統兵者戰時只是居中調遣,縱然為帥者不在,頂多各軍之間配合有所差遲,斷不會出現將帥不在,則全軍潰敗的局面。一言以蔽之,臣以為自古以來都是重將不重兵,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用此法練兵,卻是重兵不重將,試看昔年的蒙古鐵騎,那些帶兵的將領有幾個讀過兵書戰策、懂得文韜武略?若是全軍驍勇善戰,縱無良將,誰人能敵?”

他想著怎麽把現代的一些詞匯換成弘治能聽得懂的話說給他聽,所以有些詞不達意,其實想說的意思就是加強團級以下軍中單位的主動作戰能力,高級將領只負責居中調遣,而不是事必躬親,雖然權力下放了,但是卻越過了高級將領,所以皇帝的實際控制力反而增強了。

弘治聽到後來,隱約覺得他說的內容好像能夠避免出現權臣擁兵自重的局面,又能充分提高明軍的作戰能力,可是一時又想的不是那麽透澈。

他正想再細問詳情,旁邊那個老太監輕輕湊上來,低聲提醒道:“陛下,午朝快開始了,您看……”

弘治輕哦一聲,對楊淩道:“嗯,愛卿所言有理,朕會予以考慮。來人,賜楊淩宮中行走禦牌,授同進士出身,即日起為東宮侍讀,帶楊卿去春坊吧。”

“謝萬歲!”楊淩跪地謝恩,雙手接過由太監遞過來的一塊可以出入宮禁的玉牌,然後隨著引他進來的那個小太監退了出去。

楊淩隨著小太監過了乾清門,直奔太子居住的春坊,進了一處宮殿,楊淩候在門外,小太監進內稟報。過了會兒,宮門打開,只見一個年約五旬的官兒走了出去,看也不看楊淩一眼,袍袖一拂,怒氣沖沖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