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西洋教士(第2/2頁)

台下的洋人連連搖頭道:“不不不,他患的病不是瘟疫,不會傳染的。”兩邊的人都用結結巴巴的漢語互相爭辯,站在旁邊的楊淩幾人才隱約聽明白個大概。

原來這兒個洋人是來自佛郎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傳教士,已在大明混了三年,前幾天剛剛成功發展了他們在大明的第一個信徒,一個患了不治之症、全身潰爛、奄奄一息的乞丐,便如獲至寶地把他帶回寄住的護國寺,一邊照看他,一邊把天主教的教義教給他。那些番僧擔心這病人的疾病傳染,幾次交涉未果,便將他們趕了出來。

楊淩見這幾名外國傳教士救助的是個漢人,雖說有發展教徒的私心,也算是善事一件,便上前幫他理論起來,可那幾名番僧根本不可理喻,絕口不提佛家的慈悲心。

小書生與父親耳語幾句,招手喚過一個侍從低低吩咐幾聲,那侍從奔上月台,對一個執事的喇嘛說了幾句,執事喇嘛聽說階下那位善人要捐獻三千兩銀子香油錢,頓時眉開眼笑,對他們收容西洋傳教士的要求便也滿口答應了。

這座占地十進的大寺,要安排個獨立的小院落給他們自然不成問題,他們今日小題大做想趕走這幾個西洋人,實因在漢人眼中,他們固然是陰陽怪氣,可在他們眼裏,這些金發碧眼的洋和尚更是不開化的蠻人、食人番。

那些傳教士有了棲身之所,喜不自禁,紛紛上前向那位大善人和仗義執言的楊淩道謝,然後去居處取了自己的箱籠被褥搬往後院,那個身材最高的洋人好像是這夥教士的首領,不斷用很蹩腳的漢語向楊淩和小書生道謝。

楊淩對這些傳教士很好奇,在他印象裏,早期來到中國的西洋傳教士還是比較文明和正直的,確實是出於狂熱的宗教信仰才不辭辛苦到東方布道,所以同他們很客氣地攀談了幾句。

這些傳教士奉了教廷的命令來東方傳教,處處碰壁一直很少有人願意答理他們,這時一聽楊淩主動攀談,那傳教士十分興奮,立刻結結巴巴地主動介紹起自己的情形來。

原來這個傳教士叫沙思各,他和十幾位教士奉佛朗機耶穌會的指令組團到東方傳教,最初輾轉到了印度,可是推廣教義卻不太理想,有幾名教士還因為和當地人教義不同被原住民給打死了。

後來他們聽說再向東方有一個更強大、更文明的國家,於是他們離開印度從海路來明朝,結果船隊在抵達馬六甲時,被當地的土著軍隊扣押,後來他們買通守衛,通過當地商人偷渡到了日本,留下幾名教士,剩余的五人乘船在江浙登陸,來到了大明。

但是上帝的福音想在漢人地區推行顯然有些困難,對老百姓們來說,一個掰下男人的骨頭造女人的神可沒女媧娘娘捏土成人神通廣大,而且這個西洋神還不許那對可憐的男女懂得禮義廉恥,整天讓他們光著屁股在果園子裏晃蕩,這種半吊子神顯然不如一團和氣的如來佛和能除妖伏魔的太上老君有吸引力。

所以這五個傳教士在江浙一帶混了兩年多,一個信徒也沒發展出來,無奈之下便來到京師,希望能夠受到大明皇帝的召見,以便有機會在大明傳達教義。

他們為了更容易受到漢人的接受,現在改穿長袍,學四書五經,為了迎合中國人天圓地方的觀念,連帶來的世界地圖都重新繪制了一份,把中國改在了正當中的位置,可謂下足了本錢,可惜禮部官員聽說他們不是代表異國小邦來晉見天朝的使者,便把他們趕了出來,到現在還沒見著皇帝,都快混成叫花子了。

那個小書生聽得有趣,忍不住插嘴道:“你們的國家在什麽地方,有多大呀?”

沙思各結結巴巴地道:“在很遠很遠的西方,要坐很久很久的船,我們的國家原來很小很小的,還沒有江浙道大,但是二十年前卡斯蒂利亞女王同我們的阿拉貢國王成婚,我們兩國合並了,國家現在大了許多許多,比江浙道要大上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