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九章 江南(中)(第2/3頁)

這位遼王側妃復仇的勇氣確實可嘉。她的奏疏,也處處打到了要害處。因為自身的經歷,萬歷皇帝特別重視皇室的權威,對任何欺淩朱家的事情,都深惡痛絕。再就是,還有個娘胎裏帶出來的毛病……只要提到錢,萬歷眼睛就會放光。

這個泥瓦匠的外孫,對金銀之物有著不可理喻的愛好,所以一聽遼王妃這樣說,心裏便湧起無窮的貪念,把那點可憐的師生之誼,沖得幹幹凈凈。便把留中的奏章送到內閣,張四維自然不會客氣,他‘深體上意’,票擬‘交法司嚴查’,而已經擬好了的,起復張居正的聖旨,自然被無限期留中了……

一系列組合拳,打得張居正直接沒了咒念,要說沒人在裏頭搗鬼,三歲孩子都不信。但他已經在野多年,又能奈昔日的‘伴食中書’如何,只能憤然寫信給蒲州張相公,願他輔佐聖天子億萬年……

※※※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昔日的兩座大山壓在身下,張四維卻依然十分冷靜,知道還沒到一覽眾山小的時候,得再接再厲,板上釘釘才行。在百官的注視下,他出列奏道:“啟奏陛下,距離沈太傅失蹤海上,已經三個月了,雖然我們都抱著萬一,希望奇跡出現,但其實誰都知道,奇跡不可能出現了。其實天下百姓早已在私下祭奠沈太傅了,朝廷卻遲遲沒有明詔,未免讓朝野上下眾說紛紜,為了正人心、靖浮言,更為了讓沈太傅早日安息。微臣提議,朝廷應當正式下達訃告,隆重治理喪事,並厚恤沈氏家屬……”

這是兩人事先商量好的,萬歷自然沒有異議,待張四維奏完,便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臣認為不妥……”大學士陸樹聲出班奏道:“微臣聽說大海無邊無際,時常有船隊被風吹倒大洋深處,一年半載又轉回的,這種事情不在少數。萬一喪禮也辦了,謚號也給了,太傅大人的船卻又回來了,到時候朝廷豈不成了笑柄?”

陸樹聲的話,引起眾人的一片贊同,幾位大學士,還有部院大臣也紛紛表態,說此事不可如此草率,在確認生死之前,朝廷還是應該盡力尋找,不應過早下結論。

“大海莽莽無涯,多少人一去不返。”也有人反對道:“難道朝廷也學村婦愚夫,作那苦等的望夫石?再說已經找到了船的殘骸,這已經是很有力的證據了。”

“只是一塊飛檐,連甲板都不是。”更多的人大搖其頭道:“只能說明遇到風浪被刮掉了,卻不能說明船毀人亡!”

官員們便爭論起來,但反對現在就下結論的要占大多數,而且四品以上的大臣,更是一邊倒的反對。

這種情形讓萬歷臉色很不好看,他瞥一眼同樣臉色難看的張四維,悶聲道:“說得都有道理,現在就下結論確實有些早,但要是永遠沒有消息,難道就永遠這麽吊著?總要定個時限吧。”

於是大臣們開始引經據典,有的從《周禮》上找依據,有的從《皇明祖訓》上搬教條,還有的更是從一些只聞其名、未見其文的古書上翻典故,一個個口若懸河,如數家珍,你要是沒個古人撐腰,都不好意思開口。

萬歷皇帝也算是看了不少書,但比起朝堂上的冠帶之臣來,還是根本沒有插嘴的地方,結果早朝下來,生了一肚子悶氣,也沒討論出個結果來。

下了朝,他讓人把張四維叫到東暖閣,劈頭蓋臉的痛罵道:“你不是說,官員都是見風使舵,誰還會為個死了的沈默,得罪皇帝?結果怎樣,大有人在!”

“皇上息怒……”張四維緩緩道:“臣也沒料到,竟然還有那麽多人癡心不改,依然眷戀著沈閣老。”

“哼……”萬歷不屑地哼一聲道:“朕看他們還沒睡醒,得讓他們清醒清醒了!”

“皇上所言甚是。”張四維沉聲道:“要想開創一番新氣象,第一件事情是使朝廷擺脫沈默的影響。那沈江南的軀體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的影子仍然籠罩著這個朝廷。朝中的文武百官,無不出自他的薦拔,因此這些人,都心存僥幸,指望著他還能再回來。懷著這種想法的人,如何還能盡忠皇上,恪盡職守?好在天助皇上,明年便是京察之年,正好借此機會,將朝臣梳理一遍。”說著壓低聲音道:“皇上不妨現在就下一份《戒諭群臣疏》,敲打大臣一番,大部分人就會知道敬畏了。”

“京察……”萬歷聞言驚喜道:“好主意!四品以上由朕定去留,這次非把他的同黨都攆回家去!”說著摩拳擦掌道:“你回去後,代朕起草那個《戒諭群臣疏》,然後明發邸報!給那些不開眼的家夥醒醒神!”說完他一拍桌子道:“還有那些個地方上的督撫,軍隊的總兵,大都是出自沈默帳下,朕不放心,都得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