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八章 日本(下)(第2/3頁)

武田信玄不僅戰場上強於織田信長,而且可以使一盤散沙的聯軍聚成合力,對信長一方的勢力展開絞殺。到了萬歷元年,信長已經陷入絕境,然而武田信玄卻因病去世,武田軍返回甲斐。結果武田信玄病死僅不到一年,加入信長包圍網的大名、大部分皆為信長所擊敗……

※※※

在第一次‘信長包圍圈’中,毛海峰和他的五峰商團,雖然為反信長勢力大量輸送軍火,甚至提供雇傭軍。但因為反信長聯盟的失敗,根本不是實力問題,而是各部私心太重,不肯與信長拼命,所以收效甚微。

好在他的謀士們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再像以往一樣,對各家雨露均沾,而是集中力量支援一家。他們支持的對象,是一群和尚。準確的說,是石山本願寺的和尚。

只要稍微了解日本歷史的人,便知道這個決定並不可笑,因為日本的和尚比中國的和尚可牛多了。他們雖然冠以出家人的身份,但實際和普通人一樣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還有不納稅,不服役等特權。

當時的各大寺廟都十分強悍,其中一向宗的勢力最強。作為一向宗的總本山——石山本願寺,在戰國時期聚集了為數眾多、向心力極強的武裝門徒,面積和人口不斷擴大,並在最後成為了擁有八個街區,幅員數十平方公裏的大城郭,還在周圍修築了護城壕、碉堡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城防工事。與其說是寺院,不如說是為戰爭而準備的堅城,又位於通往京都的要道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連戰國大名都不得不害怕,卻又想盡辦法籠絡的龐大宗教勢力。

在第一次‘信長包圍圈’中,石山本願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居中協調,組織各家出兵,還向各地的門徒發出了‘蜂起’的法旨。全國各地的狂熱門徒眾在各自的所在地發起戰鬥,破壞橋梁,燒毀物資,襲擊守軍。使信長一方陷入了無邊無際的人民戰爭中,而反信長聯軍則因此遊刃有余,連戰連勝,將信長逼上了絕路。

一向宗的門主顯如,是一個聰明的戰略家,他準確地抓住了信長的命門。按照他的想法,只要聯軍能夠拖住信長的主力,那不斷蜂起的教徒起義,必然能夠使信長那不多的剩余力量轉戰各地,疲於奔命,最終消耗殆盡。也許不用經過什麽大的戰鬥,就可以將信長包圍網越拉越緊,從而將信長活活給勒死在這張網裏面。

可惜,這個反信長聯合體是一個各自為戰,沒有統一指揮的無頭巨人,所以顯如盡管機關算盡,依然對信長無可奈何。尤其是武田信玄突然逝世,武田軍退回甲斐之後,信長通過天皇與各家達成和解後,把矛頭指向了一向宗,本願寺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和信長作正面沖突。戰略的大逆轉就此形成。

隆慶五年五月,重整軍備的信長發起了反撲,發誓要屠盡敵人。事到如此,顯如也只好硬著頭皮單幹了。

可是已經從包圍網中解脫的信長早就是遊刃有余了,騰出手來的他終於可以和一向宗算總賬了。為了攻陷這座堅城,織田方在本願寺的周圍一連修築了十多座支城,並在沿岸地區加修了碉堡,封鎖水路。頃刻間,顯如苦心經營的‘信長包圍網’變為了‘信長的包圍網’,把顯如自己給兜了進去。而本願寺的滅亡似乎也近在眼前,不可避免了。

但這時候,在遙遠的西方,又一個反信長勢力粉墨登場,從後台來到了前台。由毛利輝元統領的毛利勢,在將軍的推動下,撕毀了和信長的盟約,加入了反對信長的行列中。當然,輝元也不是那種被人家一說就動的主兒。他和信長撕破臉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認識到了如果本願寺被亡之後,那信長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自己的這個事實,所以他要全力支持本願寺這個反對信長勢力的重鎮,以期拖住信長,為自己贏得時間。

※※※

當是時,信長家的水軍將領九鬼嘉隆,已經截斷了本願寺軍的海路並且封鎖了海岸,為打通本願寺的補給線,一直為輝元所引以為傲的毛利水軍開始行動,為處於封鎖內的石山輸送補給物資,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海戰,最終毛利海軍大敗由九鬼所統領的織田水軍,將重要的兵糧悉數送進了大坂,極大地提高了本願寺方的士氣和勇氣。

這時候,顯如通過聯姻,又為自己在東面獲得了一個強援,與武田信玄不分伯仲的上杉謙信。於是,本已岌岌可危的本願寺再次起死回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受此激勵,反信長勢力的活動再次達到了高潮,原先投降信長的勢力紛紛反叛,投入了本願寺、毛利的懷抱。

對信長來說,本願寺真像一個多頭怪物,每次砍掉他一個腦袋,他很快又在別處伸出一個來繼續和你做對,簡直成了打不死的九頭蛇。但織田信長豈能善罷甘休,為了對付毛利方的精銳水師,織田軍開發出了戰國最初的鐵甲戰艦——大安宅船。這種以鐵甲覆蓋,不怕火箭和火槍攻擊的巨艦的登場,宣告了毛利氏制水權的易手。在時隔兩年後的第二次海上交手中,以六艘鐵甲艦為核心的織田水軍,重創了號稱無敵的毛利水師,本願寺與外界的水路聯系,眼看又一次要切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