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八章 沙勿略見聞錄(第2/3頁)

也只有這些零星的軍事設施,還留著昔日抗倭的痕跡,據他所知。整個浙江已經三年多沒有倭寇的蹤影了,紹興更是五年未燃烽火,和平又一次降臨大地,人們盡情的享受安寧和富裕的生活。

憑著沈默給他開的介紹信,沙勿略很順利的通過了守衛的盤查,進入了紹興城內。便見到十分美麗,又富有人文氣息的街道景象,街道依著河而建,道路全用青石鋪就,河水清澈見底,上面有樣式精美的石拱橋連接道路,下面的橋洞可通大船。

道兩側全是白墻黑瓦的精致樓房,臨街的一樓,都開著各式店鋪,掛著特點鮮明的招牌,擺滿了各種奇特而精致的商品,甚至有許多非必要的,如各種絲綢、琥珀、香料等奢侈品。沙勿略年輕時,是去過水城威尼斯的,他不得不承認,雖然那裏貴為歐洲的商業中心,但跟紹興比大小、寬敞、整潔、繁華,都要輸一大截,更別提別的歐洲城市了。

意識到這一點,沙勿略有些氣餒,但也更堅定了他,在這篇神奇富饒的東方土地上,開創一番事業的決心。

沙勿略完全沉浸在這美輪美奐的江南城市中,直到身邊圍滿了人,才回過神來,向眾人問好,人們問明了他的來路,便不再報以警惕,表現得十分有禮貌。

城裏的閑人多,和他搭話的也多,一來二去,雙方便熟識起來。沙勿略正有一肚子問題呢,便竹筒倒豆子般,全都提出來……比如說,他在城內看到許許多多漂亮的門洞,卻既沒有沒有圍墻也沒有大門,不知是幹什麽用的。大夥兒便笑著告訴他,那不是門,而是牌坊,是朝廷用來表彰孝子賢婦、忠孝節義、還有為讀書好的、做大官的立的。

“哦,是用來弘揚善的。”沙勿略點頭道:“那真應該多建些。”又引得眾人一陣歡笑。

大夥兒愉快的交談了一會兒,便到了午飯時間,於是紛紛散去,各找飯轍去了……人們大都在外面解決了,回家吃飯的人很少,因為城中有很多飯館,陸上有、河裏也有,都整齊幹凈,飯菜可口,而且以當地人的收入水平來說,價錢也很公道。

幾個方才和沙勿略說話的人,熱情的要宴請他,接著繼續聊下去,尤其是聽說他來自九萬裏之外,更是對異域風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沙勿略實話實說,自己已經吃過了,那些人便把他領到另一類‘餐館’……一間‘茶樓’中坐下,這裏提供有各種果脯和奶制品,還有水果和杏仁糖之類,人們極親善的請他享用。

沙勿略只好留下和他們愉快的交談,向他們講述歐羅巴的風情,海上航行的驚險,還有非洲、印度、南洋這些地方的獨特景致,他是老牌傳教士,口才自然過硬,又是親身經歷,講出來格外吸引人,聽眾們都入了迷,身邊人越聚越多,天黑還不肯散去。

但當地一名著名士紳,阻止了這場聚會,理由是‘沙先生太累了’,並盛情邀請沙勿略去他家居住,沙勿略沒有東方人的虛讓之風,便十分榮幸地答應了。

在那位退休的朝廷大員家中,他第一次見識了美輪美奐的江南庭院,那是一種將山水美景收入建築中的藝術,徜徉其中,沙勿略感覺就像在畫中行走一般。而西方的國王貴族全都住在堅硬的石頭城堡內,財富更多、權勢更大者,也只不過用更大更大堅固的城堡,來體現自己的尊貴,跟大明朝的退休官員一比,簡直像野蠻人一樣。

※※※

沙勿略在這位大官家的庭院住了幾天,每天都有紹興城的貴人前來拜訪,他驚奇地看到那些貴人的良好風度,教養和高尚舉止,還有在回答或者提問時的認真,而且在拜訪時還會有厚禮奉上,無一不體現著真正的貴族風度,確實比上海的那些商人,更加讓人心折……但即使是上海的那些大人物,也足夠讓沙勿略沮喪了,因為在他的家鄉西班牙,貴族老爺就是愚蠢跋扈的代名詞,完全無法贏得廣泛而發自內心的尊敬。

但沙勿略可不滿足於坐在家裏等人上門,他得多走走看看,主動出擊才是傳教士的風範。所以這樣過了兩天,他謝絕了主人的熱情挽留,搬出來到一間小旅館居住,但就是這樣不起眼的小旅館,也十分的美觀……房屋內部白如奶汁,看來就像是光滑的紙,地板用大且平的方石鋪成,天花板是木制,結構優美且塗有鮮艷的色彩,看去像是錦緞一般,顯得非常好看;而且庭院中還種滿了供觀賞的花草,甚至有個養著觀賞魚的魚塘,讓沙勿略反復確認了房費並不離譜,才敢住進來。

搬出來後,他終於有了更細致深入的觀察明國人的機會,有了在其他國家傳教的經驗,他十分清楚,仔細了解這個國家和人民,是開展傳教活動前,所必需的準備……當然他也對這裏的一切,抱有十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