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 食為天(第2/3頁)

陸光祖也是涵養很好的,聞言笑笑道:“無妨無妨。”

※※※

北京城是人口百萬的大城市,王公貴族滿地走,官僚政客賤如狗。這些人來錢易,好享受,餐飲業的發達也就在情理之中。在北京城中,全國各地的花樣菜系,只要你能想到的,就一定能找得到。

但找得到不一定能吃得到,因為在這座等級森嚴的城市裏,飯館酒樓也是看人下菜的,大概分四個档次。最高档的是大飯莊,開設在東四、西單、鼓樓、前門外,這些京城最繁華的地段上。都是高档的大四合院,內裏高大寬闊。裝修考究奢華,餐桌餐椅最次也得是紅木的,墻上掛的字畫最差也得是南宋的。甚至小到碗盤勺筷也都是美觀精致,一整套一整套的。寬敞的庭院中,還紮有永久性的戲台,除了客人擺堂會之外,平時也有戲班常駐,讓貴客們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聽戲。

用腳趾頭想想,也能知道,這都是些揮金如土的地方,事實上。你有錢還不一定能進去。因為人家專以達官貴人為顧客群體,俗稱為‘伺候大宅門的’,就連尋常官員,普通商人,想去他們那吃頓飯,得到的也永遠是一句彬彬有禮卻拒人之外的答復:‘對不起,本店客滿。’

你要是不服氣,說‘明明看著那麽多空座呢,怎麽就不招待了?’

答案一定會是:‘那是給某某大人留的位。’擺明了不賺你這份錢。

這些大飯莊傻嗎?才不是呢。人家摸準了上層人的心理,真正的貴人不一定非得用金碗銀筷,吃龍髓鳳腦,但吃飯的一定得夠意思……人家就不願意跟那些‘俗人’攪和到一起……說白了,上層人吃飯,吃得那叫‘特權’,就為這倆字,掏多少錢都不帶眨眼的。

除開這些牛皮哄哄的大飯莊,北京城最多,叫得最響的,是遍布全城的飯館兒。這些飯館兒比大飯莊低一個档次,一般開在普通四合院裏,或是臨街的鋪面房,有單層的,也有兩層的。沒有十幾、幾十間的豪闊宴會廳,更沒有大戲台子。一般是樓下散座、樓上單間,樓下適合隨意小酌,樓上適合宴請賓朋。單間裏也懸掛匾額字畫什麽的,不過都是從琉璃廠幾兩銀子買來的,餐具也沒那麽講究,幹凈無瑕疵就行了。

如果說飯莊最講究的是氣派、排場,那麽飯館則以菜肴質量取勝了,目標客戶就是普通官吏、商人,以及富裕市民,甚至那些達官貴人們,在不擺排場的時候,也喜歡來這些地方,因為這些飯館子才是北京城‘吃’的精髓所在——菜品豐富,口味繁多。要比一味追求清淡高雅的大飯莊,更適合大快朵頤,而且還便宜很多。

不過尋常老百姓,等閑也是下不起館子的、跟他們對應的,是不太起眼的‘飯鋪’,開在臨街的巷子裏,最多一兩間房,店面十分的狹窄。也做不出整桌的宴席,只供應家常炒菜,口味也比較鹹,為的是少吃菜多下飯,擺明了就是管飽的地方,對象就是普通老百姓,有錢人是不屑一顧的。

事實上,哪怕是尋常百姓,也絕不會到飯鋪裏擺宴席,就是來填個肚子,來了就吃,吃完就走,倍兒省事兒。

但這還不是最低一等,最便宜的是店鋪都沒有的‘路邊攤’,就在馬路邊上,擱一張長桌,擺兩行條凳,頂多再用幾根竹竿,撐起個草棚子,給客人遮雨擋太陽。賣得是水餃、包子、餡餅、餛飩、面條,再配點鹹菜、小涼菜啥的,食客都是貧民,尋常市民是不屑一顧的。衛生條件很差,但勝在價錢便宜。還有些吃食挑、吃食車啥的,推著挑著沿街串巷叫賣,招攬一些胡同裏的居民,跟路邊攤基本一個档次。

四個档次的飯莊飯館,對應著北京城的四個階層,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各找各的食兒,很少發生江南那種亂串的情況,讓人不禁感嘆,對等級的遵守程度,誰也比不過京城的人們。

※※※

無疑,下館子最符合沈默三個的身份。

陸光祖已經在京城生活好幾年,對各處飯館了若指掌,帶著兩人直奔什刹海北邊的銀錠橋畔,路上對他倆笑道“咱們南方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其實北京的飯莊做不出那種感覺來,哪怕是從南方來的大廚,一到了京城,就好似被北方的粗豪感染了,再也細不起來。”

“五台兄還是個美食家哩。”沈默對李贄道:“宏甫兄,在這方面咱們可得甘拜下風。”他雖然出身微寒,但十幾年宦海下來,早就吃遍天下美味了,這樣說,不過是給李贄留面子罷了。

李贄這次沒說話,一來是餓了,二來也在反省方才說話太沖,對兩個幫助自己的人還那樣,實在是不當人子。

說話間,馬車到了,陸光祖笑道:“這次咱們吃點地道的北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