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四章 清官無敵(第2/3頁)

而且對於倭寇和其支持者而言,這是一個嚴厲的警告:不要奢望做夠了倭寇,還有被招安的希望,擺在你們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條!這對於還沒有與倭寇徹底決裂,暗中還有往來的官吏和商人來說,是一個清晰的信號:必須與他們徹底劃清界限了,不然必將遭到朝廷毫不容情的打擊。這將導致倭寇的支持者越來越少,最後如釜底抽薪,注定戰爭的結局。

但不要忘記,王直之所以會乖乖上岸,是因為堂堂東南總督,一品少保胡宗憲,信誓旦旦的又是賭咒發誓。又是派出人質,保證王直的安全與自由。

如果這樣都會死去,如果一品大員代表朝廷的保證都不作數,那後果是無比嚴重的——有道是‘鳥無頭不飛,人無信不立’,對於一個政府,更是不能做出那種短視的行為,因為它會讓大明贏了戰爭,沒了信義。

如果一個朝廷沒了信義,將會沒人對其報以信任,而只能用同樣乃至更多的奸詐和無恥去對付它。很自然的,欺騙老實人的結果只能是讓後來人都變成奸詐之徒。事實上,在沈默原先的那個時空中,在王直死後,倭寇就再沒有真正想跟朝廷和解的了,以後的倭寇要麽全軍戰死,要麽用假投降作為再起的緩兵之計。這種手法甚至一直持續到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都曾詐降,更別提對這一招駕輕就熟的野豬皮了……而我們知道,原先他們一族,是李成梁最忠實的擁躉,若不是李成梁先用卑鄙的手段殺了他的父親和祖父,他怎麽會那麽小便學會偽裝,騙過了不可一世的李成梁,還當了他的幹兒子呢?

如果這個朝廷言必信、信必果,也許不會死那麽冤枉……

※※※

但有現實主義者說,別扯淡了,不就是個殺個王直嗎?還扯到亡國滅族上了。那就不說那麽遠,只談眼前的抗倭形勢——

要知道,胡宗憲之所以同意沈默的意見,想許王直以不死,是因為如果能招安王直,量與一職,使其便宜制海上,則閩、廣、江浙可免頓甲苦戰也。可現在誘其來降而殺之,在我為無名於寇,為失信,斬汪直而海寇長,推誠與懷詐相去遠矣。

當然,因為倭寇只是一個松散的群體,甚至談不上是一個聯合體,王直代表不了全體倭寇,即使不殺他,乃至給他封官,戰爭也仍會繼續下去,因為總有不願投降,或者投降後不滿意而復叛的,但戰爭的規模將不會那麽大,持續時間也不會那麽長——

事實上,我們知道,戚將軍和戚家軍的傳奇征戰史,其實是在王直死後才開始的。汪直的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無數的倭寇將登上海岸,任意妄為,燒殺搶掠,再也沒有人能夠約束他們,在很長時間內,官軍根本無法阻攔他們的暴行,短暫的和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殘酷的地獄。

若不是有戚繼光和他戰無不勝的神軍橫空出世,幾乎包攬了此後的全部硬仗大仗,並創造了以平均每二十二人傷亡,換取斬殺一千人人的冷兵器時代敵我傷亡比的奇跡,給絕望中的明軍將領指明了方向,很難想象終明一世,會不會取得抗倭的勝利。

就像倭寇戰爭的爆發,是由於閩浙陸商故意拖欠海商的貨款,才讓王直徐海等人憤而殺人,從而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一樣,言而無信使自作聰明的大明朝又付出了一次慘痛的代價。

誰說誠信是只有笨人才應該遵守的呢?誰說聰明人就不該笨一些、傻一些呢?

而且身為《大航海時代》骨灰級玩家的沈默更是知道,從十六世紀開始……也就是正德初年,西方殖民者相繼東來,搶占殖民地,進行掠奪性的貿易:

嘉靖三十六年,佛郎機人利用欺詐手段,租借了澳門。後來的穆宗隆慶五年,西班牙占據菲律賓的呂宋島;萬歷二十九年,海上馬車夫又來了,他們‘駕大艦,攜巨炮’,以‘通貢市’為名,對我國沿海各地進行侵擾,企圖奪占一個地方,作為控制對華貿易和劫掠中國財富的基地,那個地方叫做台灣……在王直完蛋之前,中國的東海南海,是他進行走私貿易的‘走廊’。而寶島台灣,更是王直重要的中轉站和補給地。

假使號令群雄的五峰船主不死,誰能在他的後花園撒野?

※※※

沈默想了很多很多,他還想到,如果王直一死,徐海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他還沒到擁兵自重的地步,那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就必然難以避免。作為對未來的重要布局,徐海承擔著為沈默留一條後路的重任,如果哪天在政治鬥爭中翻船,再沒有翻身的機會,甚至連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他還指望著去澳洲或北美,當個土皇帝呢。

想來想去,沈默終於篤定,無論用什麽法子,都要保住王直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