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聖人家世不尋常(第6/13頁)

到了洪武四年,人才危機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到了必須解決不可的程度。於是朱元璋升殿,發布招賢令。朝中眾官,不論職務大小,每人都分配有指標,必須引薦幾個德才兼備的隱士來朝中為官。尤其是劉伯溫,他是大名士,結交的盡皆山野高人,推薦幾個,應該不在話下。

可既然是山野高人,那肯定都是洞察了世情人心,知道權力這玩意兒是天底下最最恐怖的東西,除非萬不得已,絕對不會只為一口草料,出來挨刀的。所以劉伯溫面臨著完不成指標的困境。

可再難也得完成,朱元璋那廝,可不是跟你開玩笑的。讓你推薦人才你不推薦,鐵定有你的好看。

於是劉伯溫苦苦琢磨,咋整呢?這可咋整呢……忽然之間他想起一個人來:

五泄山隱士王綱。

算計時日,自打劉伯溫給朱元璋做馬仔以來,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王綱如果還活著,他也是個七十歲的糟老頭子。按理來說,五泄山上缺衣少食,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王綱很難活到這個歲數……

說不定,王綱已經死了。

那就推薦他了!

劉伯溫終於作出了決定。

海盜,又見海盜

饒是劉伯溫千算萬算,還是錯失了一招。

那年逾古稀的五泄山隱士王綱,居然還活著。

活著倒還罷了,最離奇的是,王綱雖然已經七十殘年,形貌卻仍然沒有絲毫的變化,烏黑的頭發,白嫩的皮膚,明亮的眼睛,仍然是二十歲上下的小夥子模樣。如果不是劉伯溫與他有五十年的交情,絕不會相信有這怪事。

不光是劉伯溫自己看得傻眼,朱元璋也不信這個小夥子七十歲了,認為是劉伯溫搞怪瞎掰,也不理會,簡單地和王綱聊了幾句,朱元璋頓時變了臉:好你個劉伯溫啊,你知道有如此大才之人,竟然不早早向朕推薦,你你你……真是太不像話了!

傳旨,任命王綱為兵部侍郎。

朱元璋說:我們要實現幹部的年輕化。

於是七十歲的糟“小夥”王綱,就苦著臉去兵部報到。到了地方,眾官員大喜,曰:王綱,你來得真是太好了,兵部裏擠滿了老頭,出外勤的活兒啊,總是找不出來人手。你最年輕,恰好這裏有個去廣東催糧的差事,就辛苦你跑一趟吧。年輕人,不要苦著臉,我們這些五十多歲的老頭,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你就別抱怨了。

王綱哭了,說:其實,我已經七十歲了,跟我比你們才是小夥子……

兵部眾官哈哈大笑:小王你少胡扯,馬上去領差旅費,對了,這個兵部侍郎調整一下,你這麽年輕,做什麽侍郎呢?以後你就是廣東參議了,主要的工作就是風裏來雨裏去,催催各地的糧款。年輕人,多跑跑腿兒對你有好處,增長點兒見識,對你將來的人生事業,大有好處啊。

直到這時候,王綱才明白了三十多年前,道長趙緣督說的話是什麽意思,駐顏之術是好東西嗎?聽起來好像是好東西,可你都七十歲了,大家卻硬是拿你當壯勞力使用,這駐顏之術,未免也太不人道了吧?

可是沒辦法,跟朱元璋這些野蠻人,是說不清楚這種道理的。於是倒黴的王綱把自己的兒子王彥達叫來,說:兒子啊,你爹我都七十歲了,可你才十六歲,不怪你爹生你生得晚,怪只怪那破道士趙緣督,他傳授給你爹的道術太怪異了……沒法子,這次你爹出遠門,鐵定是不可能活著回來了。你呢,就跟在爹的身邊,等爹死了,你可記住把爹的屍首帶回來啊。

小夥王彥達道:爹,看你說得這麽可憐,至於嗎?我還不了解你,爹你的本事超大,這點兒小差事,肯定不會難住你。

這王彥達說著了,王綱的能力,實際上比劉伯溫強得多,他到了廣東之後,催糧催款,順風順水,很快就辦妥了。然後父子二人,就心情愉悅地坐在大船上,踏上了回鄉之路。

大船正行之際,忽然前方水面上,出現了兩個黑點。黑點霎時變大,迅速推至眼前,竟然是兩艘疾如奔馬的小舢板,上面各有一條壯漢操舟,見到大船,舢板上的漢子齊齊抱拳,高喊了一聲:迎龍頭!

王彥達沒聽清,急忙問父親:爹,這兩人喊的是什麽?

王綱臉色陰沉沉的,只是低聲說了句:兒子,記住臨來前爹吩咐你的話,到時候一定要帶著爹的屍首回家。

什麽什麽?王彥達正在詫異,就見那兩艘小劃子已經急速地掉轉方向,跟隨在大船後面不疾不徐地前行。王彥達正不明所以,前方又飛也似的疾沖來兩只小船,操船人同樣是肌肉塊兒超大的壯漢,沖大船高喊一聲:迎龍頭!然後掉轉船向,跟隨王綱的大船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