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覽地圖諸葛亮心驚,鑄大錯昭烈帝喪師(第5/5頁)

倒地的大樹燃燒肆虐,馬良和他的的盧馬被攔阻在另一邊,橫地的大火將他們隔絕開來。

“季常!”劉備掙著侍衛的手臂,想要撲向馬良。

熊熊大火中,馬良的身影仿佛用濃筆揮出來的山巒,他看著劉備,明艷的火光映紅了他的臉,他震耳欲聾的吼聲猶如凝聚著盤古開天辟地的力量:“陛下,快走!”

“季常!”劉備還在掙紮,白毦軍近衛強行將他拉上馬。

閃爍的火光扭曲了馬良的身影,他背轉了身,迎著東吳追兵踏踏奔去。那一刻,火焰升得更高了,他像一只浴火的鳳凰,倔強地投入了大火的焚燒中。

“季常!”劉備絕望的喊叫被奔馳的馬蹄帶走了。

身後的熊熊火焰漸漸遠去,馬良最後的吼聲卻始終在耳際沖蕩,摔下馬的傷痛早已忘記了,心裏的悲痛卻滾滾湧動。

好熟悉的臨別呼喊,曾經也有人這麽說過,那是在高大的城墻下,強勁的弓弩射中馬上的騎手,將他釘在屍骸如山的戰場上,多像一只被縛的鳳凰。

陛下,快走……

主公,快走……

為什麽他們總是讓自己快走,無數次的懇求,無數次的死別,無數次的重復。我走了,你們又去了哪裏?

快走……

可我又該走到哪裏去?

劉備在疾馳中回首,馬良的身影已看不見了,連營大火湧上了半邊天空,黎明的微光自天際吐露,黑夜在火焰的沐浴下緩緩流走。

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七月,東吳大將陸遜用奇兵火燒連營,於夷陵大破蜀軍。昭烈皇帝緊急率殘兵撤退,吳軍一路窮追不舍,先下馬鞍山,再破秭歸,步步封堵,兵行迫近三峽,逼得昭烈皇帝晝夜趕路,翻越山嶺。幸而鎮守江州的趙雲緊急調動蜀漢精銳白毦軍,百裏馳援,方才解除危急,終於將吳軍攔在夔門以外。

夷陵之戰中,蜀漢元氣大傷,兵士傷亡近十萬之眾,諸將領張南、馮習、傅彤、程畿、馬良……在戰役中陣亡,這一場慘烈的失敗徹底宣告了隆中對兩路夾擊中原策略的不能實現。自此後,蜀漢將被永遠封死在益州的狹小區域裏,每向中原挺進一步都異常艱難,鼎足之勢雖成,而強弱之比也鮮明地凸顯出來。

※※※

風高浪急,咆哮的江水在對峙的兩峰間洶湧奔流,高山之巔的白帝城猶如嵌在雲端的一枚灰色寶石,光芒溫潤而質樸。

俯瞰著腳下奔騰的江水,大風吹得衣衫簌簌,劉備像個雕塑似的一直沒有動,白發吹在空中,他蒼老得像是邁入了古稀。

“陛下!”趙雲在他身前跪下。

劉備遲鈍地轉過頭,腦子裏還在燃燒著火,視線裏將軍身上盔甲的亮光也像是跳躍的火星,他閉上了眼睛,仍然是火、火、火!

當年,他與東吳聯軍,在赤壁火燒曹操,那一場大火燒出了霸業希望。而今,同樣是火,卻燒滅了創世雄心。世間之事,往往不可預料。

“子龍,”劉備說得很慢,似乎聲帶受了傷,“幸而有你,不然朕幾死於東吳!”

趙雲伏地叩首:“臣不敢邀功,是丞相下軍令,命臣趕往夔門接應陛下!”

“丞相……”劉備呢喃,灰暗的眸子裏燃起了一兩點亮光,卻又很快隕滅了。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從懷裏扯出揉得不成樣子的卷帛,上面沾滿了黑灰和血汙,他雙手發顫地打開。

這是一張駐軍地圖,其上阡陌縱橫,山林道路皆有注明。他認得是馬良的筆跡,地圖詳細地畫出了蜀軍在夷陵的連營布防。看著這軍營分布圖,劉備的心一陣陣發抖。而在連營駐防的旁邊,用墨筆勾出了無數的圈圈點點,似乎是新的駐軍行營地,卷帛上面有一行小字:

“伏請陛下移營,臣亮昧死泣求。”

字有些模糊,是被血和汗汙了,仿佛埋在土裏的一枚玉,淡淡的光潤從塵垢之下散發出來。

他終於明白了,馬良擅自離營,是為了回成都給諸葛亮送駐防圖本,而諸葛亮已劃出了新的駐軍營區。可惜馬良晚到了一步,沒能夠讓固執的皇帝改變主意,避免這場慘烈的失敗。

終究是來不及了……

卷帛從手裏滑落,劉備跌坐在地上,雙手抱膝,孩子一般失聲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