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錢知府迎賓謀勝局 張首輔南歸似帝王(第3/4頁)

有了這兩件大喜事墊底,第三件大喜事——即萬歷皇上的大婚,更是把京城的吉慶氣氛推到極致。早在萬歷四年,由兩宮皇太後主持,就為萬歷皇帝選定了皇後——京城一個千戶所鎮撫王偉的女兒。千戶所鎮撫是一個從六品的武官,在京城,人們譏笑這等官是“啄米官”。惟其如此,才合了李太後的心意。她自家出身卑微,因此一心要尋個小戶人家的女兒來當自己的兒媳。依她的觀點,小戶人家的閨女賢淑,懂得艱難,不會胡攪蠻纏不識大體。王偉是浙江余姚人,世襲軍職,為人厚樸謹守本分,其女溫婉端莊,雖小鳥依人卻無半點狐媚。兩宮皇太後從上千名待選的淑女中單單挑中了她,第一是她的福報,第二也有某種偶然性。這李太後抱孫心切,一經選定皇後,就巴不得她馬上與萬歷皇帝成親。她的意思是把佳期定在萬歷五年秋。命馮保前去與張居正商量,張居正就此事上疏曲折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皇上才十七歲,皇後才十五歲,兩人都還太小,鸞風和鳴的吉慶日子是否應該往後挪挪?李太後采納張居正的建議,但也不肯把佳期挪後太多。經多方磋商,終於確定了二月十九日作為大婚吉日。皇上成親,自有非常繁雜的規儀,李太後委托張居正全力操辦。過罷春節,就賜給他大紅錦袍一襲,要他換下守制的青布袍子。穿上這件明晃晃的緋衣入閣辦事,不免又引起清流們的腹誹。張居正一心要辦好皇上的婚事,對那些風言風語早已棄之不顧。到女方家裏提親,英國公張溶被任命為納采問名使,張居正被任命為納采問名副使。前前後後忙乎了近一個月,終於完成了這一盛大的慶典。

萬歷皇帝大婚後三天,張居正再次向皇上告假,請求回老家葬父。皇上這次準了他,並把他請到平台親切會見。說道:

“元輔張先生,朕準你三個月的假,你要遵守這個時間,屆時回京,履職不誤。”

“臣謹遵聖命。”

“先生走之前,內閣公務要妥為安排:”

言及內閣,張居正心裏頗犯躊躇。按朝廷規矩,內閣不可一日無首輔,他回家這三個月,例應請出一個人來臨時擔任首輔一職,他因此把在野在朝的閣臣都仔細剖析一遍。隆慶朝中的閣臣,尚有三人在世。他們是徐階、高拱、殷士瞻。如果要挑選臨時首輔,首先要從這三個人中物色。張居正反復權衡,覺得這三個人都不合適。徐、高二位都任過首輔,高拱與他是政敵,一旦坐上這位子,豈有再讓出的道理?徐階是他前輩,復登宰揆之位,他三個月後回京,又怎麽好意思讓他歸山?至於殷士瞻,此公亢急任性,中官裏頭有不少人喜歡他,一旦獲薦來京,無異於引狼入室:至於現任閣臣呂調陽、張四維二人,雖惟他馬首是瞻,但誰又能保證他們久後不生二心?思來想去,張居正不肯臨時讓出首輔之位,而且還想在走之前再增加兩位閣臣,以對呂調陽、張四維兩位老閣臣形成牽制。但能否達到這一目的,還得看皇上的態度,眼下皇上主動談到內閣,張居正也就順風順水引上話題:

“按規矩,臣乞假三月,應尋一德高望重的資歷大臣臨時替代臣之空缺。”

“這個就不必了,”小皇上似乎想都沒想,就立馬懇切回道,“如今天下士林中,還有誰可比先生?”

“皇上過獎,臣不敢當。”

“朕並非溢美,這是實際情形:朕現在是一天都不想你離開,但葬父事大,朕不能攔你,你離開內閣這段時間,大致公務,布置妥當就是。”

“臣謹遵聖命。”張居正覺得時間已到,趁機言道,“內閣事務繁雜,臣一旦離開,恐呂調陽、張四維二人忙不擇事,難以及時處置,造成延誤。”

“先生的意思是?”

“臣請求皇上,能否增加閣臣?”

“這有何難,既然先生認為必需,增加就是,閣臣新增人選,還望先生提出。”

此次會見之後不幾天,大約三月初,張居正趁熱打鐵正式向皇上提出增補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馬自強,吏部左侍郎、東閣大學士申時行二人為閣臣,皇上很快批準,批諭是“隨元輔張先生人閣辦事。”馬自強在“奪情事件”中,對張居正頗有微詞,這次卻得到張居正的推薦人閣,他自己也感到意外,感情上頓時對張居正親近了幾分。申時行本是張居正執掌翰林院時的門生,為人溫文爾雅謙虛沖和,所以一直得到張居正的信任和提攜,此次人閣也在情理之中。

經過這一次人事安排,張居正解決了宰位不受覬覦的後顧之憂,也就放心大膽地回家葬父了。三月十一日動身那天,皇上命百官到郊外真空寺班送,並詔遣司禮監太監張宏代表他舉行郊宴餞行,兩宮太後也都派隨堂太監前來賞賜金幣賻儀。皇上還親自授意,安排錦衣衛管轄的禁兵千余名隨張居正南行,沿途蹕護。戚繼光聞訊,更是派來一百名鳥銃手作為前導以壯聲威。首輔南歸,享受的待遇規格如此之高,簡直與帝王無異。但這一切都是來自萬歷皇帝的旨意。上行下效,凡張居正經過之地,官員們莫不全力以赴誠惶誠恐安排接送,生怕有所疏忽被好事者奏本上去,惹怒聖上吃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