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錢知府迎賓謀勝局 張首輔南歸似帝王(第2/4頁)

“老爺,快,來了!”

“來了,在哪?”

錢普睡意全消,一下子從椅子上彈起來,一提官袍咚咚咚跑出門去,孫廣路跟在他屁股後頭,一邊墊著碎步一邊氣喘籲籲回道:

“大約只有一二裏地了,喏.你看,前頭的儀仗旌旗,明晃晃的都看得見。”

說話時,二人已登上幾步台階走進了亭子裏頭,錢普手搭涼棚隙望,只見西北方向的官道上,馬蹄踏踏彩旗飄飄,冠蓋如雲車駕如簇:這支隊伍差不多有一千好幾百人,擺成長蛇陣,迤迤邐邐朝這邊走來。

“好威勢!”

錢普在心裏頭艷羨地贊嘆了一句,習慣地舔了舔兩片薄薄的嘴唇,扭頭一看,方才還空蕩蕩的官道上,忽地站出來百十名官吏,好像都是從地縫兒裏鉆出來的。這些都是他的屬官僚吏,先前都貓在各處房子裏打尖歇息,聽得動靜,都一齊跑出來看熱鬧。錢普掃了他們一眼,像塾師訓戒村童一般嚷道:

“各位記住次序,在官道兩側跪迎首輔人境,千萬不可亂了章法.明白了?”

“下官明白了。”

眾官員亢聲回答。亭子兩側.早已鋪好了紅氈,官員們在孫師爺的安排下,都各就各位,一刷兒挺身跪起。

這時.首輔的導行隊伍斧鉞儀仗令旗牌扇已逼近真定縣境。錢普慌忙跳下亭子,站在路中間朝兩廂一揮手,早已訓練得滾瓜爛熟的鑼鼓班子一齊敲打擊奏起來:一向冷僻的縣界處,頓時間鐘呂高鳴喧聲震耳。鑼鼓鞭炮聲中.更有三十二支大嗩呐嗚哩哇啦奮力吹響,明耳人一聽便知,嗩呐班子演奏的是恭迎聖人出行的《引風調》。

坐在一乘十六人擡的明黃圍簾大暖轎裏的張居正,看了一個多時辰的書,感到眼睛有些疲乏,正說閉目養一會兒神,忽聽得前頭傳來喧天鑼鼓,他感到轎夫的步伐也慢了下來,正欲詢問,護衛班頭李可拍了拍轎杠隔著轎簾向他稟報:

“大人,前頭就是真定縣境,真定府知府錢普率眾前來迎接。”

“這個錢普,為何要如此興師動眾?”

張居正小聲咕噥了一句,遂站起來伸了伸懶腰,作好下轎的準備。

論節令,谷雨已過了幾天,一眼望不到邊的華北平原上墒情已動,蔥蔥的麥色一天變一個樣。柳條兒滾綠,榆錢兒綻青,融化的雪水流人滹沱河中,變成翡翠樣的春浪,把遼闊的北國滋潤得更加嫵媚。萬物昭蘇生機勃勃,牛歡馬叫春光如酒,如此良辰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事實上,打從春節一過,張居正遇著的就盡是喜氣事兒。首先是春節之前,從江南各處糧站裏兌運來京的一百多萬石糧食,都一粒不差地足額運抵通州倉。自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南方的稅糧都是分春秋兩次解運。斯時運河水豐,容得下千石大漕船的航行。但禍福相倚,一年中,最讓人提心吊膽的也是春洪與秋汛。船行河中,若連遭淫雨,洪水滔天,船毀人亡的慘劇每有發生,糧食損失少則十幾萬石,多則二三十力石,從未足額收繳過。一二百年來,這個矛盾始終不能解決。張居正上任後,啟用水利專家吳桂芳出任漕河總督,三年時間,江淮漕河的治理大見成效,通過疏浚與閘站的修建,增強了水系的調節功能。去年夏秋之交,吳桂芳大膽上疏,建議改春秋兌運為冬運。冬天本屬枯水季節,有些河床地段水淺僅沒腳踝,不要說大漕船,就是淺幫船也斷難通過。但經過吳桂芳的三年治理後,多處蓄洪湖泊可開閘放水,保證漕河運糧的必需水位。這一舉措更改了朝廷二百年的祖制,如果處置不當稍有差錯,勢必會引起反對派新一輪攻擊。張居正雖然慎之又慎,但仍力排眾議采納吳桂芳建議。如今冬運成功,一百多萬石糧食安全運抵京師,沒有沉沒一條船,傷亡一個人,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張居正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他迅速奏聞皇上,萬歷皇帝一高興,下旨永久廢除春秋兌運,將冬運著為永例。美中不足的是,實現冬運的第一功臣吳桂芳因積勞成疾,於正月間死在任上。水利乃國家經濟命脈,漕河總督不可一日或缺,張居正力薦另一位治河專家,現任工部左侍郎的潘季馴迅速接任此職。這一安排,得到了士林的普遍贊許。

冬運的成功,所有當事官員都得到了嘉獎,或升官晉級或封妻蔭子,這幫子人樂得還沒醒過神來,第二件大喜事又接踵而至。正月元宵節期間,皇上與萬民同樂,還在午門前看鰲山燈的時候,遼東方面六百裏加急傳來捷報:卻說遼東巡撫張學顏與總兵李成粱探得情報,蒙古韃靼部落欲趁邊疆關城歡度春節之際,長途襲掠搶劫牛羊。這二人遂將計就計,誘敵深入迂回包抄,團山堡一仗,將進犯的虜敵合圍掩殺,大獲全勝,自虜酋以下,斬得虜級八百余首,這是多年都未曾有過的大捷,不但國威大震,對鼓舞九邊將士的士氣也大有裨益。小皇上當即采納張居正的建議,迅速派遣乾清宮值事太監魏清代表他前往遼東前線犒賞三軍論功行賞。進總兵李成梁祿爵一級,命張學顏出任遼東戎政總督——這也是張居正的主意。北方九邊治民為政,由巡撫負責;守土為軍,由總兵掌控。為了便於轄制,張居正決定創設戎政總督一職,掛三品右都禦史銜,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張學顏是擔任這一職務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