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〇章 高仙芝升官(第3/4頁)

李隆基從這份上表中才得知,西域小國竟視到龜茲為覲見,換而言之,朝見高仙芝就等於朝見了他李隆基,而邊令誠也未說過這件事,這才是他今天發怒之根。

‘咚!’李隆基手中的玉碗再一次砸在桌案上,“去!拿朕的金牌警召邊令誠回來。”

高力士惶恐地接過金牌剛要走,李隆基又忽然叫住了他,“算了,等一等再說。”

叫邊令誠回來是小事,但如果驚動了高仙芝,那才是大事。

李隆基慢慢坐到椅子上,望著窗外樹枝上的一只蟬發呆,高力士見他眼光閃爍不定,知道李隆基心裏鬥爭正劇,便低聲道:“其實安西還有李侍郎在,皇上不必憂慮。”

李隆基嘆了口氣,他擔憂的就是這個,一山不容二虎,本想二人互相牽制,現在卻變成二虎相爭,死一個不要緊,就怕影響了大唐的西域穩定,這也是他當初考慮不周所致,有心將高仙芝調回來,可他又擔心李清壓不住高仙芝的舊部。

這時,一名太監在門口稟報,李相國來了。

李林甫正好有緊急大事要求見李隆基,由於財政吃緊,鹽鐵監將鹽價調到每鬥一百五十文,結果引發各地鹽商鬧事,以揚州最為嚴重,已經死傷多人。

李林甫卻在半路遇到了宣旨的太監,他聽說李隆基盛怒,立刻將他準備上奏的折子派人送回家去。

他想上奏的就是這次鹽商鬧事的根源,朝廷嚴重的財政問題,主要原因是宮裏的開支月月增加,現在才是八月,但宮裏的開支已經突破五百萬貫,僅僅一個降暑費,去年是二十萬貫,可今年就達一百萬貫,這樣下去,還有秋獵、冬巡,到年底時能控制在八百萬貫內就是萬幸了,大唐一年的各種稅賦加在一起也不過二千萬貫,可宮裏的開支就去了近一半,還要負擔軍費,這樣下去,地方上只能不吃不喝了。

作為宰相,李林甫也整日為財政吃緊憂心忡忡,但他卻沒有張九齡、姚崇等人的直言敢諫,面對嚴峻的形勢,他最終還是在國家興亡和個人得失之間選擇了後者,使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積累,再加上後期楊國忠的無能,最後安史之亂爆發。

李隆基自然不關心財政用度,在他看來,錢不夠用就加鹽價,或者是擴大專賣的範圍,年初時將鐵、茶、酒都納入了專賣範疇,六月天快熱時,又將硝石列入專賣,這卻是李清惹的禍,他的硝石制冰法已經是常識,用冰降溫早成為度夏的首選。

李隆基關心的是他的帝位,他的天子尊嚴,他叫李林甫來,就是想和他商量如何處理高仙芝。

李林甫匆匆地看完李清的奏折,不由倒吸一口冷氣,高仙芝竟敢如此大膽,擅自處死國王,縱兵洗劫拓折城,而且他本人還傾囊了石國的寶庫。

雖然李隆基沒有表態,但他既然將這奏折給自己看,就表明他要動高仙芝了,否則大可一笑了之。

作為皇帝,很多事情不能對大臣說出口,必須要下面的臣子去意會、去揣摩,一方面可以威懾臣子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能保住皇帝的體面,總不能惡某某人,就大喊推出午門斬了,這錄史者的筆可在呢!後世的朱元璋出身草莽,不懂得這些,才最後在史上落下個殘暴的把柄。

否則盡可學學武則天,弄幾個酷吏出手,最後再殺之謝天下,李隆基也是這樣,用李林甫替他除異己,最後李林甫死後再鞭屍以博取天下的感恩。

李林甫是揣摩聖意的高手,他心念在迅速轉動,立刻想到李隆基這一定是投鼠忌器,怕高仙芝一怒反了,所以才要自己出面,既然要自己出面,那就不是想殺他。

“陛下,臣的意思最好讓高仙芝進京述職,再授之予高官,養在京中,這樣也安了他手下的心。”

“述職?”李隆基走了兩步,忽然淡淡道:“述職要到明年初,還早呢!”

李林甫眼珠一轉,立刻有了辦法,他笑道:“再過一些日子就是貴妃娘娘的壽辰嗎?臣懇請陛下命各邊將獻俘,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朅師國有大功,可事先封賞,再命其進京謝恩!”

李林甫的辦法正是拿住了高仙芝的死穴,他在天寶六年攻打小勃律抓獲的國王、吐蕃公主、後來的朅師國王都關押在龜茲,如果進京獻俘,這等風光榮耀之事,他怎能讓給別人,再加上封高仙芝顯爵,必然會親自前來謝恩受賞,那時再養他在京,便可萬無一失。

李隆基笑了,“你這個宰相花花點子倒不少,朕可沒有你想得那麽遠。”

他微微點頭,算是口頭答應了李林甫給貴妃娘娘過壽辰的請求,剩下的事就是他去操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