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滇東收官(第3/4頁)

約一個時辰後,在大營的一個角落,一支響箭飛向滇東城方向,發出尖利的嘯聲,剛從巫廟返回的李清仰視著這支響箭,一顆心悄然落下,寒日進已經得手。

……

次日清晨,巨大而沉悶的鼓聲有節奏地敲響,驅散了薄霧,在空闊的山谷間回蕩,寒歸王大營全軍舉哀,開始緩緩撤軍,城上守軍都看得莫名其妙,這時,一名騎兵飛奔而來,將一封信射上城樓,有士兵拾了交給寒崇道,寒崇道看罷,眼中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李清走上前來微微笑道:“恭喜寒刺史了,寒歸王這一死,滇東王早晚是你囊中之物。”

寒崇道忽然醒悟,盯著李清道:“寒歸王被刺,可是你派人幹的?”

李清淡淡一笑,遞給他一只木匣,“我見兩寒相爭,死傷慘重,便幫了你一把,只是寒日進無心戀戰,既寫信來求和,依我之見寒刺史若為百姓著想,就應了吧!”

寒崇道接過,狐疑地將木匣打開,手突然顫抖起來,他死死地盯著木匣中的死對頭,禁不住仰天大笑,仿佛多年的憋屈都在這一刻釋放出來,漸漸地,他的笑聲停止,眼睛射裏出一道陰毒的目光,嘴角浮現出一絲獰笑,“不!這個天賜良機我豈能放過。”

他不再理會李清,回身大聲吼叫,“火速集合隊伍,隨我出城殺敵!”

李清望著他極度興奮的背影,眼中閃過一抹難以察覺的冷笑,向身後的南霽雲使了個眼色,南霽雲會意,迅速轉身上了城墻。

片刻後,滇東城城門大開,寒崇道率軍掩殺出來,寒日進軍似乎毫無準備,顯得驚慌失措,在兩軍相距還有百步之時,寒日進軍忽然轉變了陣腳,後面驚慌的士兵向兩邊散來,露出隊伍整齊、衣甲鮮明的大隊主力,冷森森的長槍霍地端平,上千把弩箭瞄準追來之敵。

寒崇道忽然發現自己中計,驚得手上的刀都掉下了地,他連聲喝令後退,但就在這時,在寒日進的身邊,一支弩箭悄然射出,力道強勁,去勢迅疾如電,直取寒崇道的面門,寒崇道的眼瞪如銅鈴,眼睜睜地望著死神向自己撲來,卻無力躲避,箭穿口而入,直透頭顱,整個戰場都安靜下來,所有人都驚呆了,眼看著寒崇道的屍體慢慢從馬上跌下,撲落到塵土之中。

寒日進猛然回頭,緊盯著眼中冷酷無情的武行素,他心中異常震驚,驀然間明白了李清為何要派這樣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來做說客。

武行素若無其事地收回鋼弩,仿佛他射死的只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土雞瓦狗,最後只微微向城墻上斜瞟一眼,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而在城墻上,南霽雲遺憾地收回了弓箭,他左手高高舉起,向前方伸出了大拇指,眼中流露出了少有的敬佩之色。

寒崇道一死,他的手下再無心戀戰,將屍首搶回,逃回了滇東城,寒日進也不追趕,只緩緩撤軍,在十裏外重新紮下大營。

滇東城內幾個將領意見相佐,吵成一團,性格急燥的要求立刻殺出城去,與敵軍決一死戰;老成穩重的則希望堅守城池,與敵人打持久戰,他們各持己見,互不相讓,這時,巫女在大批百姓的簇擁下來到城門,她站在高處,向大家輕輕擺了擺手,爭吵聲立刻平息下來,傾聽地位崇高的巫女的意見,她聲音不大,卻清晰而決然:“既然我們都是大唐的臣民,那我們滇東城的未來就應交給唐朝特使李將軍來決定。”

李清緩緩走出,眼睛環顧眾人,在一片期盼的眼光中,他高聲道:“為了大夥兒能平靜生活,也為了寒人之間不再手足相殘,我決定,接受寒日進的提議,大家坐下來議和,共同商討寒人的未來,不準再打毫無意義的戰爭。”

他掃了一眼幾個發出噓聲的將領,手在後背比了個手勢,唐軍立刻沖上,將幾個軍官團團圍住,張弓搭箭,不準他們妄動。

李清冷笑一聲道:“若有異議者,現在可以提,若膽敢在以後的議和中搗亂,那就休怪我辣手無情!”

幾個將領見唐軍士兵已經嚴陣以待,弓弩上的箭頭閃著寒光,齊齊瞄準了自己,似乎只要自己敢說一聲‘不!’就會亂箭齊發,再看百姓和士兵們,人人眼睛裏都流露出對和平的向往,眾將領知道議和已經是人心所向,心中的不滿也只得強壓下來。

李清見無人敢反對,便大聲道:“好!既然無人反對,那我可以宣布,滇東城正式接受議和。”他話音剛落,周圍便沸騰起來,在百姓和士兵中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

天寶四年三月,滇東寒人內訌中,由於唐王朝的有效幹涉,南詔勢力被排出滇東,寒歸王和寒崇道隨後死去,親唐的寒日進異軍突起,在唐朝的撮合下,南北寒人經過一個月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諒解,由寒日進任寒族大酋長,南北巫教合二為一,由巫月教巫女任合並後的巫教大祭司,隨即朝廷聖旨到,封寒日進為南寧州都督、歸德將軍、滇東侯,又任命姚州長史張虔陀為昆州刺史,代表大唐管理滇東地區,協調南北兩寒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