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節度之威

盡管洛陽那邊的事讓人心煩意亂,但既然做出決斷,都托付給固安公主和赤畢,杜士儀就索性撂開了手。

他不是無所不能的神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那也得看是什麽情況。京城朝堂後宮之事瞬息萬變,較之戰場更加復雜十分,他還沒有那樣的自負能夠將所有人玩弄於股掌之上。與其把心神耗費在那些奪嫡政爭之上,身為隴右節度,他自然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之所以派張興前去吐蕃,一則是聽說天子道聽途說,對於吐蕃贊普無嗣心有所動,二則是因為他想為張興爭取功勞,從而好拔擢其為節度判官。

掌書記雖則看似腹心,但比起緊急時刻,能夠兼知支度營田守禦等種種留後事的節度判官,可謂是天壤之別。而且,他需要判斷短時間之內,隴右是否會有戰事,也好趁此進一步梳理人事!

但最關鍵的是,高適王昌齡和封常清最初從安西歸來時,曾經透露過吐蕃打算如同最初吞並吐谷渾一樣,徹底吞並小勃律,如此一來大小勃律悉入其手,對於安西四鎮西邊的西域諸國就有了進攻的橋頭堡,可以進一步將其全數並吞,然後再收縮拳頭圖謀西域。為此,不能讓吐蕃從河隴收回視線。

不過那是之後的事了,目前的首要之務反而在河州。郭建在河州刺史兼隴右道采訪處置使苗延嗣的手下,可謂是兩人彼此折騰,結果苗延嗣到底技高一籌。他之所以讓苗延嗣去兼任河州刺史,還不是因為苗晉卿曾經一任年余,憑著穩健的手腕在河州建立了一些班底,而郭家在鎮西軍中雖有人,可終究大不如前了。故而以郭建那樣的脾氣,竟是給他送信來訴苦,就差沒有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苗延嗣是如何欺負人了!

於是,數日之後,他便將節度留後事委署給節度判官段行琛,由王忠嗣協理軍務,一再囑咐段秀實在軍中精英堂中看著杜廣元和王杜兩家那些少年,將雜務都拜托了妻子王容,自己帶著數百牙兵啟程前往河州。

相比鄯州一地三縣的人口,河州在貞觀之初,人口便有一萬多,可如今百年過去,中原腹地那些少有兵災之苦的州縣,人口無不增長四五倍,而河州人口仍是不過三萬出頭。

那正是因為河州之地一直都是大唐和吐蕃拉鋸戰的中心,兩國一旦相爭,此地便是赤地千裏!

河州和鄯州看似相隔不到四百裏,然而若走官道,卻得需由湟水城到蘭州金城縣,然後再從金城縣南下到河州州治枹罕城。所以,杜士儀走了行軍道,由老馬識途的陳昇帶路,由積石軍附近的臨津古渡渡過黃河,抵達枹罕城,已經是他出發之後第五天的事情了。

他這一行人人有馬,六百多裏的行軍道,卻仍是走了這許多天。因為來之前並未事先走漏風聲,故而他這風塵仆仆的一行人出現在河州境內時,自然而然讓田中耕作百姓為之驚詫。有識字的看清楚旗號上打的是一個隴右節度杜的字號,這才漸漸安定了下來。

“吐蕃前時悍然越境,倒也並不是壞事,如今他們為了表示誠意,赤嶺一帶全數撤防,按照陛下的意思,大唐在赤嶺一帶亦是全數撤防,只在石堡城積石軍等地屯駐重兵以備守禦,倒也省卻了軍卒戍守赤嶺之苦。”

對於高適的這種說法,杜士儀深以為然。他自從那次巡視赤嶺遇襲之後,又曾經去過兩次,每次都不得不感慨造物的神奇。就是這麽一座山的分割,西面是吐蕃人放牧的草原,而東面則是大唐軍民耕作的良田,若是戍守赤嶺,先別說造堡壘有多困難,而且兩國近距離對峙,一旦開站赤嶺上的守軍便是首當其沖。再加上這裏海拔高,風大,對於人的體力和耐力都是相當大的考驗。如今看來,當初那一股越境的吐蕃兵馬反而是把壞事變成好事了!

藝高人膽大的杜士儀從廓州踩著邊境線入的河州,順帶還一路巡視了振武軍、積石軍、振威軍、天成軍,隨即由平夷守捉抵達了枹罕城。即便他一開始行蹤隱秘,可到了河州後,一座座軍鎮巡視過來,無論是河州刺史苗延嗣,還是鎮西軍正將郭建,全都聽聞了消息。據說前者不過是哂然冷笑了一聲,後者卻是欣喜若狂長長舒了一口氣。於是,枹罕城外迎接的時候,文武二人自然表現截然不同。

刺史管政不管軍,都督不兼刺史則不管民,這是唐初的規矩,然而時至今日早已不復當年舊規了。不說邊境各大都督府的都督大多兼刺史,而且漸漸對下轄諸州有了管轄權,而自從有了軍政一把抓的節度使,威權就更勝都督一籌了。看似品級相差無幾,堂上堂下卻分際嚴明,倘若苗延嗣不是還兼任著隴右道采訪處置使的名頭,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就連如今這看似分庭抗禮的樣子都做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