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點睛之筆

盡管在旁人看來,杜士儀仿佛坐在中書省的直房裏,一直都沒有真正過問審理案子的事,但等到他今天真正發難,先揪出岑永進,又利用各種關聯往來等等旁證,繼而當堂揪出了將近五十名胥吏之中的七八人時,堂上從最初的一陣陣小小騷動到最後,已然變成了鴉雀無聲。

禦史大夫崔琳和禦史中丞裴寬一直對楊萬頃這麽一個張狂的下屬很不滿意,可此人因為前次張審素之案深得聖眷,若拿不到其痛腳,他們誰都不好以大欺小,今天這一幕頓時讓他們覺得大為痛快。

從此前獲準進入考功司庫房查閱考簿,到這次借了大考之年揭開了考簿舞弊案,杜士儀一面讓鮮於仲通和張興在外頭查那些更改了考績的官員,一面讓林永墨帶著兩個仕進無門的胥吏查吏部考功司的這些吏員,齊頭並進之下,他自是輕輕巧巧就把這些胥吏中的貪贓之輩給揪了出來,亦是反襯得楊萬頃殘暴無能。眼見得最終剩下的胥吏們齊齊露出了得脫生天的慶幸笑容,他方才微微頷首。

“先將岑永進等人全數下監,至於剩下的人,找人作保山之後,就可以先行歸去了。你們今次所吃的苦頭不小,然則日後做事,需得把眼睛擦亮,不要凡事覺得事不關己就漠不關心。我朝除謀反惡逆不道等等大罪,並不連坐,但你等捫心自問,胥吏狼狽為奸更改考簿並非一日之寒,緣何這許多年未曾暴露出來?若非一直有人三緘其口,怎會有今次這樁大案!願爾等回去之後好生反省,教導兒孫上進之余,也要好好教導他們為人處事的道理!”

盡管只是短短一個多時辰,監察禦史們散去的時候,卻不免三三兩兩相熟的人都在私底下議論紛紛。其中和杜士儀本就有姻親和好友兩重關系的王縉,不免被左右同僚纏住了,其中一人便拉著他的袖子低聲問道:“夏卿,你是杜中書妹夫的妹夫,聽說又交情莫逆,應該知道他為人,莫非他一直都是這樣,不動則已,一動則一鳴驚人?楊萬頃平日在察院何等張狂,今日卻硬生生被打了個氣焰全無!”

“就連崔大夫和裴中丞都不得不給這楊萬頃三分面子,這次他真的是丟人丟大了!”另一個監察禦史裏行也嘿然笑了一聲,隨即就不無擔憂地說道,“可這次杜中書絲毫不給他面子,會不會惹得他惱羞成怒?我聽說,楊萬頃背後有人……”

王縉想起自己曾經因為張審素一案借著酒意對杜士儀一抒心頭懊惱和憤怒,而這次杜士儀就選擇了楊萬頃來開刀,兩者之間還不知道有沒有關系。他搖了搖頭暫時把這種狐疑摒除了出去,這才笑著對兩人說道:“此次杜中書是就事論事,楊禦史有那個閑心去挾私報復,還不如想想怎麽度過這一關!而且,杜中書這個人,素來就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剛剛人證物證全都一一齊全,楊禦史要想把此事翻過來,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

楊萬頃在禦史台察院的監察禦史當中,本來就因為性子張狂酷烈,沒有多少人緣,因此王縉這話登時引來了兩人附和點頭。而這樣的議論,也發生在其他監察禦史當中,甚至連殿院的殿中侍禦史,台院的侍禦史,也須臾之間傳言開了。如果杜士儀只是中書舍人,沒有在禦史台呆過也就罷了,可杜士儀曾經任過殿中侍禦史,而且據傳還深得時任禦史大夫的李朝隱信任,此次斷案又是雷厲風行,輿論幾乎一邊倒地偏向了他。

而這些年來得了杜士儀不知道多少好處的高力士,自然在如是傳聞之後,不等杜士儀把具結的奏報呈上來,便把這件事當成笑話似的說給李隆基聽了。果然,李隆基立刻眉頭一挑笑了一聲。

“我還以為杜君禮在外任上頭磨礪了這許久,進而圓滑世故了,原來該得理不饒人的時候,他仍然是個刺頭!當初崔隱甫就提出,禦史台各大禦史各自系人下獄,實在是位卑權太重,他整頓之後,這禦史台一時幹凈了不少,沒想到如今又故態復萌。”

李隆基自己動不動就動用杖刑懲治大臣,但卻萬萬不想讓自己背上重用酷吏之名。盡管之前楊萬頃辦理巂州都督張審素謀逆案時雷厲風行,讓他頗為嘉賞,可這次當眾被揭出隨意拷訊的事,他就不得不鄭重考慮此人的任用了。

“力士,依你之見,楊萬頃此人如何處置?”

“朝堂大事,奴婢不敢多嘴。”高力士幾乎想都不想便如是答了一句,見天子習以為常地回轉身去,他方才低聲說道,“不過,總共下獄將近五十人,想也知道決不至於所有人於此有涉,可這楊萬頃竟是把所有人都拷訊了一輪,有些人甚至兩輪,以至於無辜受冤者怨聲載道。既然杜中書已經把這些人暫時開釋了,而他們至少有失察之罪,可輕罪之人竟是被如此杖訊了一番,心中豈會沒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