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九章 十年(九) ( 6111 )(第2/3頁)

劉備一旁說道:“丞相,三公子,這件事肯定是誤會,可莫要傷了自家人的和氣。”

“反正不管怎麽說,我定要走的。你們願意留在這裏讓人笑話,是你們的事情,我袁家可丟不起這個臉。若丞相再沒有其他的吩咐,那請恕小侄先行告辭。”

比之先前,袁尚的言語中客氣了很多,不再口出不遜。

他大步向廳外走出。文醜許攸走在最後,和劉備錯身而過的時候。三人輕輕點頭。

許褚怒道:“丞相,就這麽放那小兒走了?依我看。肯定是他在搗鬼!”

曹操搖頭說:“袁紹和董有殺子之仇,斷不會輕易和董西平聯手。這件事……當初董西平敢在許昌安排細作,為何不能在袁紹麾下安排?此時和袁尚無關。”

說完,目光一掃客廳內地眾人。

“諸公,還有誰要離開,現在就可以走,某絕不阻攔。”

劉瑁猶豫了一下。站起身來,“丞相,非是瑁要背盟而去,實漢安軍兵臨葭萌關下,瑁擔心兄長的情況……而且,丞相也不用兵了。瑁留在此處,卻也無用。”

話說地合情合理,只是在這個時候……

曹操雖然不說什麽,可這心裏面卻是很不高興。

表面上還是要表露出一種溫和的姿態,沉聲道:“既然如此,還請代我向劉益州問好。”

“一定,一定!”

劉瑁說完也走了。

七家諸侯,會盟前走了一家,如今又走了兩家,大廳裏一下子顯得很冷清。

公孫康說:“家父命康出發之前。曾有言在先。萬事聽從丞相的吩咐!”

“啊……備只知許昌之聖上,而不知長安之聖上。丞相大可放心。定不背盟。”

周瑜猶豫了一下,“但不知丞相如何打算?”

他說的很巧妙。即沒有說背盟,也沒有說不背盟,顯然是看看情況再做決定。

曹操知道,其實留下來的,都是不太可能和董和解的。

公孫度雖然曾經在董卓麾下效力,可是之前在塞外擺了董一道,險些把董弄死。就這一點而言,除非是董的胸懷博大,怕是很難原諒公孫度背主之事。

而劉備,更是和董無圓轉之處,不必細說。

孫堅死於董之手,和孫家也有難以化解地仇恨,所以才會留下來看事態發展。

還算太差!

曹操心道一句:至少有一半人,看樣子不是很能接受董的存在。那就有回轉的余地。

說實話,如果劉備孫策也退出會盟的話,曹操已經做好了打算。

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他立刻回許昌,縛了漢帝劉協,自己直接去長安請降。

畢竟他和董雖有仇怨,終歸有一段情義在。

如果他投降的話,想必董也不會為難他。只要交出兵權,做個富家翁當不成問題。

曹操深吸一口氣,沉聲道:“既然諸公都還信任曹某,那麽我們就商量一下後面地行動吧。如今偽帝出現,而關中賊勢甚大,我四家當相互照應,統一行動。”

“丞相所言,極是!”

袁尚領兵退出了雒陽,在第三天就進入了河內領地。

這已經是他袁家的地盤,兩天來提心吊膽的袁尚,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他還真的害怕,曹操會在途中攔截。雖說他兵馬強盛,可畢竟是在曹操的地盤,打起來並不占光。如今,到了自己的領地中,積壓多日的囂張,重又發作了。

“都說那曹孟德如何厲害,依我看也不過如此。”

沮授看著驕狂的袁尚,心中暗自苦笑一聲,而後輕輕的說:“三公子,您實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離開。如今的形式,我等合則利,分則害。若諸侯聯手上疏長安,想必長安多少還會有所顧忌。可現在,和曹操翻了臉,於主公而言絕非好事……”

“好了好了,沮先生,這些話你這一路上不曉得說了多少遍。事情已經做了,你還想如何?再說了,以我冀州錢糧廣盛,兵馬強壯,董西平未必能奈何我等。”

“可是……”袁尚蹙眉道:“沮先生你到底是為我袁家效力,還是為曹操效力?怎地我這一路上,就在聽你說他地好話?你若是覺得我做地不好,大可以去找我爹告狀,莫再呱噪。”

一句話。把沮授憋得的是臉通紅。

嘴巴張了又張,最終苦笑長嘆。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旁邊,許攸和文醜相視一眼,微微一笑之後,許攸策馬,來到了沮授地身邊。

當晚,大軍依沁水而紮營,十五萬大軍卻是浩浩蕩蕩。好不壯觀。

沮授日間被袁尚一頓言語噎得心裏難受至極,獨自坐在大帳中,一杯杯地喝著悶酒。

這日子真地是沒法子過了!

大將軍的意思,將來這冀州怕是要交給袁尚。且不說這長幼之分,看這袁尚,根本就不是成大事的人。當初讓他來輔佐袁尚的時候。就不太願意,如今真憋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