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2/4頁)

賈詡說:“我觀主公所謀,與袁紹之戰,必然曠日持久。若僵持的話,難保袁紹不生詭計。”

“什麽詭計?”

“若我為袁紹,必絕主公糧道。”

曹操心裏一咯噔,陡然出了一身冷汗。

史書上說,曹操好劫人糧道,所以對自己的糧道,也格外看重。賈詡的提醒,令曹操不免有些惶恐。如果大戰開啟,袁紹真的派人劫掠糧道的話,自己又該如何應對?卻是個問題。

“文和所言極是。”

他想了想,“但不知為何又和妙計?”

“我觀主公謀劃,似已選好了與袁紹決戰之處。”

“哦?”

曹操一笑,“文和何以見得?”

既然無法藏拙,索性就展示才華。

賈詡既然做出了決定,斷然不會再有疑慮。於是他侃侃而談道:“袁紹兵多,而主公兵少,這是一大劣勢。千裏大河,有多處渡口,若分兵而守,則防不勝防,不僅無法阻止袁紹,反而可能令主公兵力更加分散。而今,臧宣高占領齊郡,是主公東面無虞;張文遠屯兵射犬,可牽制並州兵馬;關中有衛覬和鐘繇,足以使主公免去西面受敵之患,所以主公所慮者,無非正面袁紹。

主公命劉延堅守東郡,只怕是為了拖延時間。

而真正的決戰之所,應該是選在官渡。此地位於鴻溝上遊,瀕臨汴水。

鴻溝西聯虎牢、鞏縣、雒之要隘,東下淮泗,為許都北面,東面之屏障,有險可守……

袁紹若攻取許都,必經官渡。

主公亦可行誘敵驕兵之計,在此地與袁紹決戰。而且,官渡距離許都不遠,可保障糧道通暢。”

曹操,倒吸一口涼氣,駭然看著賈詡。

如果說他之前重視賈詡,是因為曹朋之語;那麽現在,他開始感到慶幸,賈詡最終歸順了他。

若賈詡歸順袁紹,自己苦苦籌謀數載的計劃,只怕會被一眼看破。

想到這裏,曹操不由得收起小覷之心,起身向賈詡深施一禮,“還請文和救我。”

賈詡說:“主公何必擔心。

以詡之見,袁紹若絕主公糧道,也不可能派出大軍。主公只需選一心腹之人,駐守於梅山,便可以使糧道不絕。”

梅山,位於今鄭州市西南26公裏處,清朝時曾被稱之為鄭州八景之一。

由許都運糧至官渡,梅山是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最容易遭遇伏擊的地點……

曹操不由得眼睛一亮,連連點頭。

“文和以為,何人可以駐守梅山?”

“此人需膽大心細,有應變之能;而且,這個人需得到仲德所認可,否則未必能得到足夠支持;其三,這個人還要被主公所信任。詡觀主公麾下,能勝任此事者,非海西鄧叔孫不可。”

“哦?”

“我聽說,鄧叔孫當初匹馬定海西,更使海西成為淮北富庶之地。

其內弟曹朋,亦主公所鐘愛。本來,我想推薦曹友學,可後來一想,他雖然能幹,可年紀必經有些小。此事關系重大,只怕未必能得人信服。不過鄧叔孫,倒也是一個極佳的人選。”

曹操有些意動,但又有些猶豫。

鄧稷在海西做的不錯,而且屯田成績出眾。

曹操本已準備,來年在淮南開始推行屯田政策,到時候讓鄧稷執掌兩淮屯田。

同時,曹操心裏又存了一樁顧慮。算算時間,鄧稷在建安二年秋入主海西,如今馬上就要建安五年。鄧稷在兩淮的聲望,越來越高,曹操也有一些顧忌。這時候,把鄧稷從海西抽調出來,無疑是最好的機會;可如果抽調了鄧稷,誰來繼續屯田大計?這也是一個問題……

送走了賈詡之後,曹操在屋中徘徊。

片刻後,他突然停下腳步,“君明!”

“在!”

“立刻派人趕往譙縣,讓友學即刻返回。”

“喏!”

要說對海西的了解,恐怕沒有人比曹朋更清楚。

曹操覺得,這個時候他應該問一下曹朋的意見。至於歸宗認祖,有曹汲留在譙縣即可……

……

建安四年十二月,江東發生了一樁大事。

吳侯孫策,屯兵彭澤。

在渡河準備前往柴桑,與周瑜相會的途中,遭遇數十名刺客伏擊。彭澤屬豫章,是孫策治下。

自孫策平定了江東六郡以來,治安狀況一直良好,可謂是盜匪絕跡。

加之柴桑是東吳水軍駐地,所以更加安全。而孫策呢,有萬夫不擋之勇,武藝高強。故而他並沒有太過於在意,只帶了幾十個親隨出發。不成想,對方竟持有邊軍弓弩,數十人同時放箭,而後一擁而上。這些人顯然都不是等閑之輩,武藝同樣不俗,更兼個個爭先,悍不畏死。

孫策雖勇,卻因身中數箭,傷勢嚴重。

但即便如此,孫策仍斬殺二十余人,最終不支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