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海上之盟(第3/7頁)

天祚帝恨恨地說:“區區婦人,不要出言便是國事家事,你若再聒噪個沒完沒了,便把你打入冷宮,永世不得與朕見面!”

蕭瑟瑟毫不畏懼地說:“臣妾螻蟻之微,從頭到腳,不足以玷汙陛下的斧鉞。而今鬥膽冒犯天威,皆因小人弄權竊國,詆誣朝中賢良之臣,蒙蔽聖上,堵塞言路,遂使陛下身負拒諫之惡名於天下。徜若臣妾以區區賤軀,能換得陛下悔悟之心,雖死無悔,臣妾怎麽能因懼怕被貶而不進諫呢!”

天祚帝大怒,他指著蕭瑟瑟大罵道:“你不要自恃朕的寵愛,便有恃無恐,若不識相,朕便要拿你開刀問罪!”

天祚帝罵完便拂袖而去。

蕭瑟瑟心裏好不是滋味。自己好心勸諫,卻招來了天祚帝的一頓責罵,一時憂從中來。

國難當頭,蕭瑟瑟希望天祚帝能夠摒棄奸邪之輩,重用賢明之臣。並盼望國內早日出一個救國於危難之人,北面可以掃清女真之亂,打敗不可一世的金兵,收復失地;南面可以穩定燕雲的局勢。焦慮之際,才情滿腹的蕭瑟瑟寫下一首詩:

勿嗟塞上兮暗紅塵,勿傷多難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今,選取賢臣。

直須臥薪嘗膽兮,激壯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雲。

這時蕭瑟瑟的兒子耶律敖魯斡進宮來向母親請安。他見母親雙眼蘊淚,面有戚色,遂問母親為何如此傷心?蕭瑟瑟對兒子語重心長地說:“當今國政傾頹,天下烽煙四起,我大遼江山有累卵之危啊!”

耶律敖魯斡聽母親如此一說,也是一聲長嘆,說道:“是呀,想我大遼當年五京環列,州縣如星,現在卻幾乎喪失大半,金軍焚殺搶掠,塗炭生靈,我大遼子民慘受戰爭之苦!為此,兒臣也是天天憂慮,食不知味,寢不安席呀!”

蕭瑟瑟傷心地說:“女直反叛,並不可怕,怕的是我大遼國朝內沒有治國的賢臣,疆場上沒有禦敵的良將,如果你父皇能夠勵精圖治,君臣齊心,則金兵可破,復國有望!”

耶律敖魯斡感慨萬千:“母後說得對啊。可是兒臣聽說宋朝已派人與金勾搭到一起,要聯合起來一起攻打我朝,以取燕雲之地,燕雲乃我大遼軍事重地,一旦失去,則中京危矣,你我母子就沒有了安身之地。”

蕭瑟瑟憂心忡忡地說:“你是當今皇子,如今又被封為晉王,復國大計就托付給你了,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力挽狂瀾,掃除金虜,還我大遼朗朗乾坤。”

耶律敖魯斡跪在地上說:“母後教育得對,兒臣都記住了。但願有朝一日,兒臣能提槍跨馬,收我大遼疆域,復祖宗萬世之基業。”

蕭瑟瑟傷心地說:“現在你父皇置朝政大事不顧,縱情玩樂,使朝野上下人心盡失。更讓人憂慮的是,在這即將亡國的危急關頭,你父皇忠奸不分,賞罰無章,大肆重用蕭奉先等奸佞之輩,忠臣多被貶謫在外,以致民怨四起,不少的州縣紛紛舉旗叛亂。”

原來遼國百姓深受戰亂之苦,民不聊生,紛紛聚眾起義。天慶七年二月,易州淶水人董才聚一千余人,起兵反遼,與遼兵大戰於易水、奉聖州等地,而後轉戰於雲、應、武、朔等州,成為一支反遼的強勁之軍。董才還與北宋聯絡,北宋答應封他為“燕地王”,董才上表自號為“扶宋破虜大將軍”。天慶八年,遼國山前諸路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乾、顯、宜、錦、興中等路糧食短缺,民眾剝樹皮充饑,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人間慘劇。漢人安生兒、張高兒聚眾二十萬人起義,大批饑民都加入了起義隊伍。安生兒在龍化州與耶律馬哥率領的遼軍大戰,起義軍兵敗,安生兒戰死。張高兒率眾轉戰至懿州,與當地的霍六哥起義匯合。六月,霍六哥攻下海北州,又趨義州。好在不久前被奚王回離保剿滅。

耶律敖魯斡長嘆一聲,說:“唉,奸臣蕭奉先把持朝政,父皇被其蒙蔽,深受其害。昨天上朝時,蕭兀納老臣要求追究蕭嗣先的兵敗之責,與蕭奉先兩人爭執了起來,險些釀成大禍!”

“怎麽回事?”蕭瑟瑟急忙問。

於是耶律敖魯斡一五一十地把昨天發生的事情全說了。

“我們已經對不起蕭兀納了,因為他敢於直言進諫,被你父皇逐出朝廷,貶為遼興軍節度使。而後因‘犀角’之事,又被降為寧邊州刺史。”蕭瑟瑟傷心地說,“如果沒有他,上京早就被耶律章奴攻破了。”

耶律敖魯斡說:“是啊,寧江州一戰,蕭兀納的孫子蕭移敵蹇戰死沙場,蕭兀納晚年喪孫,痛不欲生啊!”

蕭瑟瑟又說道:“當年要不是蕭兀納老臣的保護,哪有你父皇的今天呐。他可是你父皇的救命恩人,當年耶律乙辛掌權時曾多次設計加害你父皇,都是蕭兀納設法保護了他的性命,並力主立你父皇為皇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