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吾鄉(大結局)(第3/5頁)

王鬥在報紙上宣傳,認為流賊之亂,亦有土地不足之故,所以要開拓疆土。為此他以身作則,親領大東國國主之位,就是為了來日向蠻荒拓土。而且為調動國民積極性,更會設都護府等,立封地領主制,鼓勵國民向外開拓。

王鬥言,不單是他,日後他的部下大多會分封海外,建立大量的公國,侯國,伯爵領地,圍拱大明,提供財源,轉移多余人口,使大明永為天朝中心。

崇禎皇帝有些恍然,怪不得王鬥被封為東王後,後面又跟著一個大東國國主,當時他觀之極為奇怪,現在看來,這是王鬥與新皇帝私下商議的結果。

他看著報紙怔怔出神:“王鬥未來真要去海外?”

崇禎皇帝不理解王鬥為什麽那麽對蠻荒之地感興趣,而不屑於中原的花花世界,似乎群臣也頗有議論,認為東王封地遠在蠻荒,此舉有虧功臣,特別虧待王鬥這樣的功臣。

不過似乎王鬥決心已定,大都督府更傳出消息,說拓土制下,神州之地不再封土,拓土分封,只在神州之外。

作為制度的推出者,他王鬥更必須以身作則。

崇禎沉思良久,總猜不透王鬥的想法,他搖搖頭,又看報紙下面的內容。

王鬥等入京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通漕運,責令巡撫淮揚,總督漕運路振飛將停滯淮安的四百萬石漕糧速速運來京師,同時他還從宣府鎮,從安北都護府運糧救濟民眾。

同時又以工代賑,大規模的興修天下驛路橋梁。

王鬥在報紙言,要想富,先修路,接下來會展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比如修建從歸化城到京師,從京師到南京的道路,又會投入海量的錢糧興修黃河與運河水利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至少會雇傭百萬的民眾參與建設,不是白當差,而是發工錢,所獲工食銀,足以養家活口。

這讓民眾非常的熱切踴躍,人人皆盼新政。

他們也不愁大都督王鬥不給錢,首先王鬥信用度非常高,這從各地踴躍移民都護府就可以看出。而且王鬥有的是錢,傳聞靖邊軍擊敗流賊後,王鬥所獲白銀至少在一億兩以上。

民間歌謠,流賊跌倒,王鬥吃飽。

他不可能發不出工錢。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大夥可能就象宣府鎮的百姓一樣,人人有活幹,人人有飯吃了。

王鬥與陳新甲等還宣布,以後驛站將取消“迎遞使客”功能,改為推行差旅費,並許可各驛站如宣府鎮一樣自主經營。不過所獲上繳多少,地方與中央如何分帳還在商議。

然眾多商人,特別宣府鎮的商人已經聞風而動,在歸化城到京師,京師到南京的道路驛站周邊購買租用土地,開設酒樓馬行等等,引領了商界的風潮騷動。

又宣布免除三餉,免天下差役三年,暫用雇傭制,三年後再議。

種種措施,引得天下一陣一陣的震動,朝氣蓬勃的氣象躍然而來。

崇禎帝又嘆息一聲,自己在位時,何曾有如此氣象?

王鬥進京才多久,民間的氣息就似乎變了一個樣。

他又看報紙上自己最喜歡的“最愛金瓶梅”對此的點評,回味再三,心中癢癢的。

他想:“哪日我也去投稿。”

……

最後崇禎帝滿足的放下報紙,站了起來。

他點了一根雲煙,在草地上慢慢踱步,似乎天蒼蒼,野茫茫,遠處成群的牛羊盡收眼底,讓人的心胸都開闊了許多。

他這莊園附近也有一些莊園,還有一些寨堡村落,漢人與歸附夷人雜居,鄉民都很純樸,頗有與世無爭的味道,有時他在附近散步,周邊的夷人還會操著生硬的漢語叫他:“朱必下。”

雖才搬來不久,但崇禎帝在這一片已經聞名遐邇,因為他也算是個高級知識分子,而這邊的人對識字的人都非常尊重。不時有人上門向他求字,那日他順手給一個夷人小孩取了名字,那戶人家還專程抱了一頭小羊羔過來感謝。

往日種種似乎都成為過去了,崇禎帝也慢慢習慣了現在的生活,閑逸的生活與舒散的心情下,他的氣色也變得越來越好,頭發有漸漸從白轉黑的趨勢。

他這莊園養了一些羊與馬,周邊還開辟幾塊菜地,進入五月後,閑時沒事他也會種種菜。

清脆的笑聲不斷傳來,崇禎帝看去,卻是幾個兒子女兒在鬧,他們騎在幾匹小馬上,在那邊轉著圈,昭仁公主追在後面在跑:“哥哥,哥哥,我也要。”

還有王德勝大呼小叫的聲音:“啊喲,幾位小主子,小心些,不要摔下來啦。”

崇禎搖了搖頭,都成瘋丫頭,瘋小子了。